吴沫邯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
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是一种将线下的课堂学习与线上的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型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在线教学资源来学习知识点,通过线下课堂强化对线上知识内容的理解,两者相得益彰,优势互补。笔者高一寒假患病在家,为了避免学业受影响,开始了线上的网络学习,通过一个假期的线上学习与开学后学校课堂的强化学习,笔者受益匪浅。
与初中相比,高中理科课程教材通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联结起来,共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材知识结构明显升级。此外,高中理科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综合性明显增强,进一步加深了理科课程学习的难度。高中课程的特点仅仅要求学生依靠课堂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线上网络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声音、图形、影像、教学课件、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任意选取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或网络课程,多方面、多角度强化对新知识点的学习与旧知识点的巩固。同时,由于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避免由于个别知识点的疑惑引起后续课程的学习。
线上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但毋庸置疑的是,线上的网络学习无法取代线下课堂的学习,与线下课堂相比,由于缺少教师的约束与同学的陪伴,学习者极易产生倦怠情绪。此外,线上学习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教师的及时肯定与实时答疑。传统课堂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听课的状态把握授课的进度,学生的一个眼神,师生间的简单互动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作用。尽管当前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但对于不同的学习者的需求而言,提供的学习内容还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线下课堂做以重要的补充。
高中理科知识难度大,抽象而复杂。很多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但由于实验设备与实验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无法再现实验的真实场景。线上的学习既可以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也为预习新知识提供便利的平台。以高中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知识点的学习为例,电磁感应是高中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多而教师的授课时数少,通过课堂的学习无法实现对知识点的全面把握。我本人的学习体会是在线上搜索相关的视频课件,通过视频还原实验操作的场景,这些实验操作给了我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观察“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或拔出线圈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电流表指针无变化。”这说明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以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观察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表指针发生明显的偏转。”这说明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内就产生感应电动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里就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线上学习,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线上预习新知识后,应回归教材,进行自我探究。高中理科知识的学习是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互作用,将新知识融合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的过程。高中理科自我探究既体现在理论探究上,也体现在实验探究上,我本人的具体做法是在线上观看视频资料后,回归教材,对知识点形成初步的理解。之后选择课后题或学案上的简单习题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明晰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生活中可以实现的简单小实验,我会自己亲自去尝试,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印证,也提高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在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我会对新知识点形成基本的知识结构框架,也提出诸多的疑难困惑,这为提高线下课堂学习的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建构是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在线下课堂由教师的引导、师生交流来实现。以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图像的放缩与平移部分的学习为例,通过线上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探究学习,我还是无法理解两次移动的单位不同,但却可以出现相同结果的问题。在向老师请教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实际的模型操作让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老师让我用小时候玩的橡皮泥作为模型,如需要将一块圆球形橡皮泥从A点移到B点时要变成高是球直径的两倍的圆柱体,该如何做?很显然,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在A点先将橡皮泥变成圆柱体然后移到B点,或者将球形橡皮泥移到某点,将它变成圆柱体且某点的位置恰好和B点重合。这种简单的模型操作让我迅速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问,实现了知识的及时积累与储备。
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相信这种学习模式必将会越来越被更多的高中学生所接受,成为他们学习进步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顾建新.“e学习”环境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
[2]郑小军,张霞.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路径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