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2018-02-24 21:56:04杜长忠
新课程(中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微课内容

杜长忠

(四川省西充县教研室,四川 南充)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着重提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现代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展示的生动化,打造高端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微课技术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单元,以智能技术为纽带,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微课技术不但能够引导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还能实现课堂教育高效化,有利于教师针对性教学,分层指导,让学生通过微课技术收获知识[1]。

一、微课预习,课前引导

出于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考量,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程进行预习,而大多数学生都只是粗略地翻翻书本,简单地读一下文字内容,甚至看过之后就忘记了课文内容,根本谈不上精细预习。微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这种状况得以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一课中,教学老师可以制作一个6~8分钟的课前展示视频,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节课所讲内容,如展示太空第一人加加林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告诉学生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是水,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陆地,因此加加林认为地球不应该叫地球,而应该被称作“水球”。通过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大概的海陆分布状况,然后引入主题,介绍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有关地球的海陆分布特点。又如《多民族的家庭》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特色、分布特点,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视频学习的方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更加趣味化,能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了解更加全面,微课为学生的有效预习提供了保障,改变了传统枯燥的预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2]。

二、微课课堂,丰富内容

地理在很多同学的认知里显得较为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较为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理解记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应用微课技术,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热情,进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记忆。例如《大洲和大洋》一课中,教师除了可以利用世界地图使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够利用微课视频技术帮助学生更深的记忆。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立体的地球图形,让学生对地球表面的构造,地理位置有更深的了解,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引人入胜。再如《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微课技术了解到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以及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特色,教师在课堂上即可播放有关少数民族民俗介绍的视频,如傣族孔雀舞、泼水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使同学们对少数民族有更深层次的了解[3]。教师也可在地图上标注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使同学们通过图例和标识来记忆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区,或者将同学们自主查找的资料制成微课,引导同学们上台讲解、表演,培养学生的讲说能力、收集能力。

三、微课复习,分层施教

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利用零碎时间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微课复习,自由调整时间和进度以及学习内容等,微课内容可暂停,重复播放,有利于学生接受,形式新颖便捷。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微课技术可加深其对地理内容理解,拓展地理认知,有利于其学术性钻研。而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而言,微课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基础内容,有效复习,查漏补缺,更好地学习新内容,提高地理成绩。除此之外,学生课后可以利用微课技术在线课程练习提高自己,与同学线上交流,了解自身学习状况。教师也可利用线上微课技术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疑难问题,由此看来,微课技术对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4]。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微课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预习、复习,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打造高效课堂。学生通过微课技术查漏补缺,对地理知识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学习内容有所总结,根据自身状况调整学习进度,微课技术针对性强,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便于师生交流,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微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