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更戌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山东 东营)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统一的,教育本身是源自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信息较多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既要掌握自然地理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人文地理知识,其信息量相对较多。如何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学变成一种快乐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快乐的生活体验的推动下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技能,使之能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喜悦与快乐,并在快乐中健康成长[1]。本文就“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快乐是人们的根本追求,快乐也是人们源自需要的一种满足。因此,要实现快乐教学,首先要满足初中生的合理需要,使之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足,而这种满足则是学生的一种主观需求。初中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强,其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对外在的感性材料(地理知识)来满足自己的快乐需求,同时,也需要一个快乐的氛围。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教学环境,使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快乐。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计具有多元化特色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如教师可以将生活日常旅游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更多的地理知识与旅游相结合,以此来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旅游”中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更多的地理知识设计于“旅游内容”“旅游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拓展地理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有机地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使之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既学习到了更多的地理知识,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互动交流中,满足学生主观的、快乐的地理学习需求,最终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强调学生主体性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将更多的地理知识以生活化教学模式“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并在快乐、轻松的地理课堂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应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灌输教授”的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将旅游内容有机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将课堂教学变成“旅游知识”学习。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旅游景点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在“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教学时,可以将冬季的哈尔滨冰灯与海南的三亚制作旅游攻略,再辅以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视频去切身去体验哈尔滨、三亚的气温差异,这会促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温差”形成的欲望,使之在生活化的课堂“旅游”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开展地势、地形、河流、湖泊等地理内容的生活化“旅游”教学,这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与家乡相关的地理知识,也能使学生在生活化地理学习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促使其将更多的学习体验转化成为快乐体验,这也会促使学生在其他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感受、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
“学以致用”是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展现。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将既有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教师在课堂地理教学实践之中,既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既有的地理知识去设计自己假期的“旅游计划”,在提升学生地理学习与应用激情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巩固学生既有的地理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初中地理教学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既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要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来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依托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使之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获得更多的快乐感,这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教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旅游”的教学内容——设计自己的云南之旅,并鼓励学生自主搜集、整理相关云南、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然后再进行“云南之旅”的设计。这样的实践性生活化教学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旅游计划”去自主学习,了解、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并在探索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更持久的快乐感。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更侧重学生主体性,并在结合其生活经验、生活情感的过程更易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充满愉悦、和谐的生活化学习氛围感受到更多的学习快乐,这对全面提升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