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侠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郭家镇孟家村小学,吉林 长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应用题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夯实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题,能够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把握好各类知识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一直以来,应用题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度较高的一部分,导致教学活动出现了种种障碍。
虽然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开放,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识字水平、认知水平,在低年级,应用题以图画、表格为主,进入中高年级后,开始以文字为主。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将重点放置在解题上,忽视了其他的内容,教学模式封闭,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思维惯性。
对于应用题的教学,部分教师习惯以类型来进行划分,在教学时,给学生设置多个典型例题,每一种例题,都有对应的解法,让学生背诵关系式、公式,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形成惯性思维,无法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不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受制于自身认知能力、年龄特点的影响,对文字类的叙述往往缺乏较强的理解能力,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基于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生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让他们能够对应用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选择应用题例题时,多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种生活化的内容,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加积极,投入主动探究的活动中,这样,应用题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对于应用题叙述中的书面语,部分学生会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关键。在审题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事情经过是什么样的,什么数字有用,什么是干扰项,上述问题必须要在审题环节来解决,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线段图、实物图的方式来辅助理解。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复杂的应用题具体化、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为后续的解题提供保障。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通过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就能帮助孩子养成的,作为教师,要认识到习惯养成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渗透,正确引导,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从而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习惯和方法,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小学阶段的学习,也能够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并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重活动过程,只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师生关系,才能打造出活跃的数学教学课堂。应用题的教学,如果单一依靠教师的讲解和传递,学生可能在课上听懂,但是在课后却往往不知道怎样活学活用。
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和谐、融洽的探究课堂,就要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具体的题目呈现内容上,除了采用传统的纸张+笔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应用研究报告、课题制作、小制作、小调查的方式来呈现,在这种新颖的形式中,学生探索欲望更加强烈。
应用题学习是由知识、能力两个内容组成,与掌握知识点相比,解题能力的锻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掌握知识点,没有解题能力,那么应用题学习就等于“零”。应用题的教学任务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过程,也要重视思维的结果,达到正确或合理解答应用题的目的。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对练习题存在错误的认识,在课后练习时,主要是以重复、机械的联系为主,并试图通过拔高题来提高解题能力,一次次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灵活的练习题,题目在“精”,而不再“多”,通过科学的解题训练,能够让学生在每一次的练习中,都有新的发现,最终达到练习训练的目的。
总之,应用题教学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成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来选择灵活的应用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练习训练,避免他们陷入题海战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应用题教学质量必然能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