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雯
(广东省深圳市西乡中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明确地提出了“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开放式语文大课堂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有这样的论述: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通过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在开放式语文大课堂中,除了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外,还要在细节上推敲。这样导学案的设计就至关重要。在导学案中,注意教学理念的更新,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语文活动,让导学案真正具有“导”的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乐于做课堂的主人,真正让学生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和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教社实验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教材中的传统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中,老课更要新教。这就对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学生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善于发展入趣点,从入趣点着手。顺着入趣点,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设计导学案。
教师需要让学生从新的角度了解小说的人物并用自己熟悉感兴趣的方式学习探究。水浒传的故事,学生可能通过各种媒体都了解了许多。如果在学案上设计情节的梳理,学生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林冲的形象,这一代学生都很熟悉,他们小时候几乎人手一本《水浒》集卡册,说起一百单八将的名字绰号如数家珍。如果再在导学案中设计传统的人物形象分析,显然是简单重复。对于一个他们已经熟悉了,特别是他们自己认为是很熟悉的小说,在开放式的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呢?我尝试着从鉴赏的高度来设计导学案。在创设问题上下功夫。导学案的设计要遵循学生这个年龄段情感和兴趣的原则。内容要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就是他们的兴趣点关联起来,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必须根据专题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日程,合理安排训练和专题介绍。在完成专题教学日程设计之后,需要依据相关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专题学习环境。经过严密的讨论、测试和实际应用中的经验,笔者认为专题的导学案需要包含以下内容:在辨析字音方面,需要设计错字更正、字形辨别、字词注音、生词听写等环节,利用选择题来让学生自主复习和检测。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课前阅读,为学生标明相关的重点内容,并且让学生标记自己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实际教学内容,统一处理难点。
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了鉴赏文章的细节上,改变传统的方法,设计了这样的探究课题。适应时代要求,用新颖的形式,提出探究问题,学生会踊跃加入研究性学习的行列。把学生对体育比赛的兴趣带到鉴赏环节中,用“VS”来表示对比的概念,激起学生的讨论兴趣。例如,解题环节的这样一个问题:小说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的绰号叫豹子头,标题改成《“豹子头”风雪山神庙》好不好。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小说标题起得好。我用了这样的形式:豹子头VS林教头。这样的形式又有趣又直观,学生很快就讨论出“林教头”是代表林冲的身份职位,不是一般百姓,按常理这种人是不会造反的。强调一个有稳定职位的人最后被逼上梁山的现实。这样更能形成反差,突出“官逼民反”的重大主题。
开放性的教学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语文活动,创设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看来兴趣能够让人更多地接触该领域的内容;能够让人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能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回顾;能够集中注意力;能够激活思考并很容易从专业的学习中获得成绩和成就感。
总之,面对要学习的知识,把被动地接受一个结论的学习调整为主动地、一步步地产生和获得这一结论的历程。斟酌导学案细节的意义就在于:抓住知识发展的过程,不停地磨练学生的创新锋芒,不断地升华学生的文学素养。理念更新,趣味关联,是新课标下语文开放式大课堂中导学案设计细节方面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