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初级中学 李丰燕
“微课程”是一个越来越大众化的教学方式,核心是教学视频,主要记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结合与教学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演练、课后测试、学生反馈,以特定的组合形式,营造出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具有内容精炼、学习目标明确、时间短等特点。随着教学硬件设备的普遍升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面授”的单一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程”,使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初中学生每天需要学习的知识既多又杂,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后都能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留出时间预习新课程。而实际授课中教师每节课都有固定的讲授计划,每节课预先复习已学知识点的时间不多,导致学生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制作微课构建相关情境,有助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完上一节课的知识点,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地理教学中知识点之间互有关联且难易程度不一,“微课程”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将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特别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联系相关知识点,从而理解重、难点。
“微课程”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时大有裨益。课后没有老师在身边,有疑问也无法当场解决,运用“微课程”将知识点进行巩固,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更好地提升效率。初中地理知识比较复杂,在课程繁重的情况下,学生课余时间以学习“微课程”的形式将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进行总结和归纳,对于掌握不深的知识点进行二次学习;在即将学习新课程之前,学习“微课程”进行预习,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面对面讲述以及板书的形式进行教授,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导致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运用“微课程”可以有效改善此类状况。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性以及“微课程”的趣味性,相关知识点可以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展示,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示复杂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视觉刺激加深学生记忆,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例如对世界地图的研究,通过课本的平面图难以想象真正的地球区域分布图情况,但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将地球各大区域进行多维度讲解,有助于使学生运用空间想象力,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多以面授的形式进行,学生只能选择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因为课堂上是一对多的教学形式,老师很难顾及每一个学生,去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因材施教,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不一样。随着“微课程”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方法趋向多元化,既可以选择向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在老师无法及时解答的情况下,观看“微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能及时确认是否掌握授课内容,另一方面,与被动接收信息相比,主动接受信息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反复地学习、思考过程中,更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
“微课程”与普通课程相比虽然时间较短,但有了精良的设计后,能有效地总结课程精华,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观看。因此教师在设计地理学科“微课程”的过程中,除对地理教学课程的有效归纳外,还需要提高技术水准,运用已有课程知识,在表达技术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令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