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萍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中学,福建 漳州)
阅读中的意境指的是在情景交融的背景下,超越了表象的人、事、物而进入的一种时间与空间交错的情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灵在一定的条件下突破意象的限制后,重新塑造的审美环境,其中所折射出来的是阅读内容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走入意境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从分析文章开始,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然后借助于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打造出适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意境。以《沁园春·雪》一课的意境阅读为例。
教育家朱光潜先生说:“一个艺术作品必须为完整的有机体,必须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想要读出其中的灵魂(艺术内涵)所在,文学本身就是灵魂(艺术内涵)的源头——生命。因此,在中学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的意境,必须从分析文章开始。分析文章包括:把握文章主旨、分解文章的不同主体(人、事、物等)。有助于学生初步直观感受文章,形成良好的整体印象。
如,《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是以描绘—抒情—热爱为主线,作者通过描绘北方美丽的雪景,抒发出英雄无比坚定的信心与空前伟大的抱负,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本文分为上下两阙。上阕写的是由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组成的实景,同时也对雪晴后的红装素裹、恢弘热烈、气象雄伟的虚景进行了描绘;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评论了古代英雄的不足,赞扬了现代英雄的意气风发,从而表达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之意。根据文章分析,首先由教师范读或者是播放朗诵录音,在倾听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这首词中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景色描写的形象性、哲理蕴含的深刻性。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诗词作品中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意境中接受美的熏陶。接着组织学生结合文章分析初步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全班齐读一遍。
基调是文章的风格与主要情感,是促进学生走入意境的重要元素,是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阅读时把握好基调的意义在于学生用基调阅读所产生的态度与口气。在阅读内容中每一句话的词汇本身的含义加上基调的意义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意义。同样的句子,基调不同会产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效果,指的是不注意基调的掌握阅读出来的意思就会有所不同,甚至于有时会反其道而行之,读不达意,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常见基调有欢快、伤感、激愤、恬淡等等,以什么样的基调阅读带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基调是阅读中的情感主脉络,有了情感的带入才能在走入意境后实现情景交融。因此,基调是引领学生走入意境的主旋律,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基调,在正确的基调中才能读出文章的真正内涵。
如,《沁园春·雪》这首词的基调为:用喜悦、欢快的语调阅读这首诗,体会本诗清新明丽的风格。触景生情才能与诗人心心相通,学生阅读时应启用情感的作用,在理解意象中把握本诗的主题,以有助于体会作者诗词中饱含的真情。本文上阕分三层。前三句概写的是极目万里,动静相结合的写法;中间七句具体写的是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意境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下阙也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起过渡作用;中间七句为第二层内容,主要是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主要是论今。因此,掌握了正确的基调,才能在阅读中读出雪景的壮观、雪后的意境与作者豪迈的胸怀。
意境具有加入情感元素、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特征,含有一定的艺术性。有了正确的文章分析与恰当的基调,采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辅助阅读,对于意境化的阅读无异于如鱼得水。艺术手段的采用可以将逐渐走入意境的过程缩短,并使意境更加贴合文章主旨,学生通过音乐、图画等艺术方式,在意境中可以激发灵感,感悟文章内涵的磁场,快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真正精神所在,提高了阅读效率。
如,《沁园春·雪》这首诗主要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辽阔、多姿多娇,与对当今英雄的赞美,抒发了作者伟大的胸怀与抱负。因此,这首词的背景音乐应选择感情激荡雄健、大气磅礴、昂扬豪迈的乐曲。配合适合于课文的雪景图片加诗文的PPT课件,可以形成一种很好的带入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从体会本文开始的写景部分,到上阕内容是先概括而后进行小结;下阕中的先过渡到由景入情,再到写历史人物后的深度挖掘,走入了诗歌的意境中,学生从抑扬顿挫的阅读中领悟到整首词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与无限的力量。
综上可知,阅读的三部曲是感知、理解与鉴赏,实质上是一个总分总的过程,感知是对文章的总体感受,理解是分解文章各段落的含义与道理,鉴赏是回到全局的高度来欣赏、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分析文章中获得文章的感知,在把握好基调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采用艺术手段辅助促进学生在文学意境中鉴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阅读出跨越文字的界限、获得情感的同化与人格的升华,有利于学生在善于运用语境与语用的阅读中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