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辉凤
(福建省邵武市和平中心小学,福建 邵武)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是语文老师们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魅力,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点。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组织与处理文字的能力还较弱,那么课前的预习活动对于促进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学会带着问题走入语文课堂,而且预习的环节也能够检验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的强烈好奇心,充分了解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课前的阅读,对于他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理解了课前阅读的重要性,尝到了预习的甜头,才能高效地完成课前阅读。作为教师还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及时查阅词典或者及时询问老师和同学,在课前将那些问题提前解决,或者带着明确的问题走入语文课堂,这样一定能够大大促进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教学也更有针对性,而学生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以前小学阅读课堂比较沉闷,教师不太重视阅读,学生阅读学习也不太积极,没有热情。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学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增设阅读角,或者在校园里增设朗读区,营造校园阅读氛围,让学生自行挑选一下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教师要敢于创新,课堂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也可以转移阵地,学校的图书馆或者是阅览室都可以进行阅读学习,转化学习的场地,丰富学生学习的场所,也能够让学生具有新鲜感,阅读体验变得开心愉快,真正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快乐地阅读,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而且注意力较为不稳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个特点,合理设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有的放矢,让学生转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改变学生消极应付的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就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解答,课堂之上进行相互的交流,增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三心二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多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和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进阅读的效率,节省时间,并且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目光。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阅读效率,节省学习的时间,彼此之间分享阅读的经验,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堂上的表现和性格特点等等,进行科学地分组,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印象,增进他们对于内容的理解,引导他们学会与别人沟通,在合作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大胆想象,勇敢地表达他们的读后感,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减轻负担,那么教师就要将阅读作业进行优化,实行有意义的小学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的阅读作业,带着一定的趣味性,并且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融合。比如说《乌鸦喝水》这课,让学生将文章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绘画能力,将乌鸦投石子,导致瓶内水面陆续地升高,乌鸦最终喝到了水,这个过程体现到纸上,通过绘画,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高了阅读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语文教师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一套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以此来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阅读,并快乐地进行阅读,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银军.小学阅读课堂教学高效性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8).
[2]宋忠平.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