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飞云
(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心小学)
随着市场经济功利思想的蔓延,农村小学生的厌学问题日益严重,有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找借口请假或逃学。据我校调查数据显示,我校有21%的小学生有厌学情绪,令人触目惊心。
由于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没有人能理解和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而产生厌学。
孩子刚入学时,对学习还较热情,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之间学习能力上出现了差异。一部分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对上学不感兴趣,没有求知欲望,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又疏远他们,学习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
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但有些家庭夫妻感情不和睦,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刺激到了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让他们感觉不到父母的爱。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
有的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采用千篇一律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如果老师对他们不重视,他们感到孤独和不安,厌学情绪就会产生。
农村的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无用,知识不重要,现在上不上大学都一样,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没有工作。无形中给农村小学生很大影响,他们觉得学习好坏无所谓,导致这些学生厌学。
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且让学校教学工作难于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数厌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其实厌学生并不是一切都很差,关键在于引导。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兴趣,鼓励他们发展自己已有的兴趣,并指导他们确立前进的目标,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例如:我班王××同学,成绩不理想,厌学情绪严重。在一次练习写毛笔字时,我发现他写字特别认真,临摹的字很像。于是,我把他写的字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肯定了他的进步,并告诉他把这种认真的态度放到平时的学习上,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提高的。经过多次的表扬和鼓励,给他预设适当的目标,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他学习的欲望,他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有针对性地家访或电话联系。当发现孩子厌学,家长不要过分着急,而要营造宽松温暖的学习氛围,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
例如:我教过的刘×同学厌学情绪特别严重,我与家长一起找出其厌学的原因,对症下药,并适时心理疏导,安慰他,告诉他其实大家都是爱他的,大家都想成为他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帮助他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并利用课外时间为他另开“小灶”,他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他,让他树立自信心。慢慢地,他觉得对学习有了希望,上课不再左顾右盼,还学会了做笔记,学习成绩提高很大。可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共同用爱去浇灌“小树苗”,最终达到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目的。
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作业要求和难度、减少考试次数,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
首先,转变“读书无用论”,对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其次,国家和政府机关要加强网吧、游戏厅、KTV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力度,为农村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只要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认真分析并找出厌学的原因,对症下药,就一定能有效地消除厌学现象。社会、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把爱撒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曾辉龙.梅州教育[M].梅州教育出版社,2015-03.
[2]佟雪峰.教育探索[M].教育探索出版社,2011-07.
[3]郭黎岩.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