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引导乡村治理的时代价值研究

2018-02-24 13:43卢利萍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乡民乡贤乡土

卢利萍



乡贤文化引导乡村治理的时代价值研究

卢利萍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3)

乡贤文化源自于乡贤作用的发挥,乡贤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偶像性和先进性,是几千年来根植于一方乡土的文化积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当代乡村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人才流失、乡村道德力量衰微、缺乏有效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弘扬乡贤文化对引导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善用乡愁,引乡村人才回流,建设美丽乡村;乡贤以身作则,实现乡村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构建和谐乡村;乡贤将传统道德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致力于乡村先进文化的传播,重构文明乡村。

乡贤文化;乡村治理;时代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对于乡村的治理,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实施,更需要借助中国特有的乡土文化的力量。重视和弘扬乡贤文化是对乡土文化的坚守,乡贤文化本身包含的反哺桑梓、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内容对乡村治理的实施和提升乡民凝聚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乡贤文化及其特征

乡贤文化始于东汉,根植于广袤的乡土,一直流传发展至当代。唐代《史通•杂述》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2]乡贤是乡间邻里的榜样,按时代划分,分为传统乡贤和新乡贤。在古代中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所以县以下的基层治理是依靠乡绅完成的。传统乡绅和乡村基层中有文化、有能力、有德行的人,共同组成传统乡贤。传统乡贤的学识和品德为乡人所推崇,死后请祀于乡贤祠,受后代世代敬仰和学习,他们是传统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守护者。如今,乡贤被赋予新时代内涵,乡村企业家、乡村优秀干部、乡村老师、乡村道德模范、海外华人华侨等,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反哺桑梓,造福于乡里,深受乡间邻里的推崇敬重,这些人组成了新乡贤。他们是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乡贤文化是由乡贤创造的,在此方乡土中,经历几千年的名人先贤沉积下来的先进文化和榜样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贤文化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关键的作用。

乡贤们的嘉言懿行教化百姓,激励乡民见贤思齐。不同时代,乡贤的构成虽然不尽相同,但乡贤文化的内核并没有改变,所以源远流长的乡贤文化一直以来都有一些固定特征。

(一)地域性

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3]乡贤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乡土文化,各地乡贤文化各有特色,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乡贤文化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乡贤传承本地区的习俗和文化,另一方面远在他乡的乡贤思念故土,积极参与故土的基层建设。一部分乡贤生于斯长于斯,他们一辈子扎根自己的家乡,是乡村的精英群体,凭借自己深厚的学识和能力崇文立教,主持家乡各项事务。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深受当地文化的熏陶,以自己的品德濡养乡民。他们一辈子为乡民奉献自己的才学与能力,承袭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又一代代延续着本地区的文化血脉。更多的乡贤在年少时,远走他乡求学谋生,由农村到城市。乡愁牵动着乡贤,他们有所成就后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故土,以自己的财富、技术、见识等反哺桑梓,促进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二)榜样性

榜样性是乡贤文化重要的外在特征。自乡贤存在以来,乡贤就是乡民中的精英份子,是引领乡村向前发展和乡民效仿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知名度广,凭借品学和能力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权威,以榜样的身份引领乡民见贤思齐。乡贤在乡间威望高、口碑好,无论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已故的乡贤,或者是活生生存在于我们身边、深得乡民信服敬重的新乡贤,他们德高望重,有真实而生动的行为或故事流传于乡间邻里。乡村的长治久安,不能只依赖于国家权利的控制和法制力量的约束还要依赖于长期存在的乡贤文化的权威性和榜样力量。换言之,乡贤文化的榜样性,是乡村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先进性

先进性是乡贤文化的重要内在特征,这也是几千年来乡贤文化没有间断的主要原因。乡贤文化一直是乡村先进文化的代表,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在古代中国,乡贤大部分是年少时学而优则仕,或者是青年时外出经商,年老后告老还乡,落叶归根回归故里。这些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将积累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最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带回故乡,又带动新一代走出故乡,形成乡贤文化的良性循环和向上发展。时至当代,新乡贤的出现更是乡贤文化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新乡贤不仅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浸润,而且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传统道德观念的烙印,又在生产生活中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统和现代的有机融合中,新乡贤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建设力量和道德模范。

二、当前乡村治理中的现实困境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乡村治理不断出现新问题。对问题进行梳理,可以理清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才能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好基础。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乡村面临人才流失、传统道德力量衰微和缺乏先进有效的思想引导这三大最主要的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才流失

自从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后,中国的城市化脚步在不断前进。中国乡村治理面临愈加严重的人才流失的问题。伴随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少年轻人通过考试进入城市读书学习,青壮年远离家乡外出务工,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村精英不愿意再回到乡村居住。本应回归故乡、泽被乡里的乡贤选择留居城市,造成乡村精英资源的逐渐衰退,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乡贤文化的良性循环。乡村出现严重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空心化严重。乡村留守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渐下降。参与治理的乡村干部只能从乡村留守人群中挑选文化水平和道德品质相对较高者,这可能会拉低乡村干部的整体素质,降低对乡村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乡村留守人口多为老人和孩子,他们对乡村治理的参与性不高。即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才的流失弱化了乡村治理的能力。

(二)乡村传统道德伦理力量衰微

传统乡村盛行淳朴善良的乡风乡俗和与人为善的道德伦理范式。但市场经济对传统乡村伦理道德产生巨大冲击,最明显的体现在乡民对于义与利的选择上。在传统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崇尚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部分人逐渐变为重利轻义。乡村一方面拜金主义盛行,默认金钱至上,传统道德约束力量逐渐削弱。一部分乡民选择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这值得称赞。但还有一部分人不顾道德只求快速敛财,农村喂养瘦肉精猪、速成鸡的现象屡见不鲜,村官巨贪的新闻也有报道。另一方面乡村享乐主义思潮抬头。传统道德伦理中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面前逐渐失去其影响,再加上留守于乡村的儿童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乡村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影响力逐渐衰弱。

(三)乡村缺乏先进有效的思想引导

首先,相对于城市相对便捷的信息接收方式,乡村对于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甚少。大部分农村的休闲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打牌等,且留守的乡民大多并不关注国家方针政策,村内图书馆大都只是摆设。有些村干部片面重视物质文明,即使在乡村开展精神文明教育也因信息闭塞、教材陈旧而困难重重。其次,在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缺位,致使封建迷信思想和活动有了生长空间。最后,因为乡贤一直以来都充当农村和城市的连接者,他们是传统道德观念和正确价值取向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他们将最先进的文化、思想、教育从城市引入乡村。但现在部分农村精英为实现自身理想选择定居城市,致使这一重要媒介中断。

三、乡贤文化引导乡村治理的时代价值

当今乡村发生巨大变化,面临诸多问题,这都呼唤乡贤文化的再次回归。乡贤文化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受到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关注和重视。“如今,新乡贤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头雁,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一支有生力量。”[4]乡贤对故乡的投资和建设为乡村带来物质文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千百年来乡民对乡贤的高度认同和信服,使得乡贤一直是乡村精神文明的重要推手。新乡贤的出现符合乡村治理的时代需求,他们对于实现人才回流、乡村德治法治相结合、教化乡民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才回流,建设美丽乡村

乡村之所以面临愈加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重视到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乡土文化本身的魅力和价值。乡贤文化作为乡土文化的优秀代表,它本身带有地域性,表明其是实现地域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乡贤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中,是根植于乡土中孕育出来的古老的中华文明,它熔铸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无论身处何地,每个中国人心头都有一股浓浓的乡愁和乡恋。乡贤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它能够呼唤起每个远离故土的中国人心底对家乡的思念,和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从而使乡村精英人才回流。新乡贤不仅成为引领乡土的精神文明的标识,更承担着延续乡土文化血脉和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任务。回乡的乡贤往往乐于将自己的学识、见解、经验、教训反哺故土,无私地传递给下一代。在经济上他们反哺桑梓,乐于公益,建学校、修桥、修路,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出钱出力。乡贤自古在乡间就有很强的威望,在乡间邻里出现矛盾时,新乡贤仍然担负着主持公道、维护一方乡土安定的重要责任。没有办法回归故土的乡贤,也通过各种渠道为家乡建设和乡村建设付出自己的一份心意,以安抚自己的游子之心。我们要重视乡贤文化,从而实现乡村人才回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二)德法结合,构建和谐乡村

面对道德力量的逐渐衰微,要以乡贤文化的榜样性为出发点,重视道德力量,建立起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理理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只有乡村和谐,源源不断为城市提供农业供给,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当代中国乡村仍是一个以血缘、熟人构建起来的基层社会。所以德治与法制相结合在当代乡村治理中仍不可或缺。

乡约、乡规是实现乡村德治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新乡贤来制定和践行与时俱进的乡约和乡规,通过凝聚乡民的共识,使乡民自觉接受和实行符合传统伦理的行为要求。乡约和乡规围绕个人美德、家庭家风、乡村乡风、邻里关系、公共秩序等各个方面进行规定和充实,真正发挥其奖赏、惩罚、约束、教育的作用。在新乡贤的模范带领下,实现乡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实践。在重视德治的同时,更要注重法制前提。新乡贤更要重视对法治内容和法治精神的学习,在处理乡村事务时,兼顾法治与德治,公开公正的进行乡村治理。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乡民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乡约和乡规也必须遵循法治的内容,这样才能使乡约和乡规有更长的生命力。通过新乡贤实现乡村德治与法制相结合,实现民主法治,乡民解决矛盾保证公平正义,街坊邻里诚信友爱,整个乡村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和谐乡村。以新乡贤为德治与法治结合的提出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以榜样的力量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三)教化乡民,重构文明乡村

当代乡贤文化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新乡贤将传统优秀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融合、他们为乡村提供行之有效的思想引导,模塑着乡民的价值观。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传统中国人的共同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更是乡贤的具体特征。我们今时今日还可以透过乡贤文化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理想人格并且蕴含崇德向善、教化乡民的作用。乡贤的善言善行是乡村的标杆,“仁”体现在爱人,他们重视集体主义,自己有所成就后,守望相助泽被乡里;“义”体现乡贤讲究先义后利,无论身在何地都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图回报的回馈故乡的行为,鼓励和带动着乡民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感的提升;传统社会是礼俗社会,“礼”体现在乡贤德高望重,一言九鼎。他们公正讲理,处事有规。使得乡间盛行遵贤、长幼有序之风。“智”不仅体现在乡贤本身学识渊博,他们更往往担当起崇文兴学的重任。“信”体现在他们办事公道,讲究诚信。乡民遇到矛盾时,乡贤诚信为乡民服务,化解矛盾,深得民心。

在乡村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乡贤文化是可被利用的重要资源。新乡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传播,打造了良好的环境。乡贤文化作为乡民可以随时可看、可学的文化类型,是乡村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的重要途径。新乡贤,是传统道德伦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宣传员,促进乡民崇德向善,对教化乡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灵魂。乡贤文化作为乡土文化的代表,是解决当代乡村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资源。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中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美丽乡村、和谐乡村、文明乡村的关键力量。要善用乡贤文化,解决当代乡村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导当代乡村治理的全方位发展。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刘知几.史通[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

[4]重构“乡贤文化”,改善乡村治理[N].光明日报,2018-01-04:(04).

On the Era Value of Rural Governance Guided by Village Elites Culture

LU Li-ping

(Hen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ozuo, Henan 454000, China)

Village elites culture originates from the exertion of village elites, which is local, iconic and advanced. It has rooted in one’s native local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villages present are faced with more and mor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the loss of talented people, the weakening of rural moral strength, and the lack of effective ideological guidance. It has important era value to promote the culture of village elites to guide the rural governance: to make good use of homesickness, to attract rural talents to return, and to build beautiful villages; to set up a good example;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ule of country by virtue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to build a harmonious countryside; to integrate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ethics with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advanced culture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civilized and rural areas.

village elites culture; rural governance; era value

D422.6

A

1008—6129(2018)02—0091—04

2018—03—28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河南根亲文化传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ZZJH—20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清谈误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之考察”,项目编号:2017—ZZJH—204。

卢利萍(1992—),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乡民乡贤乡土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路遇乡亲
南安乡贤再发力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