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滨
(哈尔滨市王岗镇中心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初步语文能力的阶段,小学阶段的高年级语文相较于低年级的语文伴有课文冗长、生字较多、难以理解等特点。因此,教师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改的需求,加入新的教学元素,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速度能适应于快速发展的社会。情境构建是指教师运用特定的专业教学手段构建特定的情境,一般是指轻松愉悦、快乐学习的学习情境,情境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在实景中体会抽象知识的目的,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中情境的构建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别为在课堂中融入真实情感、角色转换、环境的改变,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可以使得语文课堂在情境构建的教学方式中充满活力。在语文阅读对情境构建的应用中,学生在阅读时将自身的真实情感与课文联系在一起,可以达到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理解的目的。情境的构建,为学生的情感表达修建了一座“温室”,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有所欠缺,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在特定情境中的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加以释放和将自身隐藏的情感加以表达。针对角色转换,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转换为课文中的角色,学生作为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可以使其积极性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特定的情境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辅导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情感的表现力等,为学生选定合适的角色。只有选对了角色,才可以达到将学生引进情境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针对环境的改变,一般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营造特定的符合阅读的环境,在环境的刺激下,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积极性的目的。情境教学构建的目的在于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进行发展和统一,简言之,情境的构建是将抽象的知识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体现,使得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体验中体验抽象的理论知识,以此达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力的目的。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以文字的方式存在的,学生在对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对文章中所表达的内容加以理解和领悟。小学语文的课文类型较多,一般分为散文、说明文、小说、寓言、古诗等。针对不同文章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情境构建。比如,针对游记、小说、寓言、记叙文等,都可以采用图画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一方面,学生可以感受文字表达的力量和文字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图画的内容结合文字实现对文章的理解。比如,针对游记文,在优美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添加与之相对应的图画,就可以达到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图像的目的,并且游记散文伴有意境美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图画真实地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景。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其写作题材一般来源于生活。因此,针对语文的学习,可以采用将语文回归到生活中的方式进行学习。针对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年级大概在11~13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感知经验较少,生活阅历也不够多。但是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高度热情,对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新鲜事物都保持着好奇的心态,因此,联系生活的特定情境构建有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和生活加以联系,对于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学生是陌生的,但若是能站在生活的角度加以体会,便可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比如,针对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少年闰土》的学习,刚开始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理解。比如,小时候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两个人每天都在一起玩耍,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朋友去外地上学,这几年的时间没有联系。但是在上五年级的时候他突然从外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班级,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两人已经很生疏了。因为他在外地,曾经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已经完全没有了共同语言,两个人之间显得无比生疏。通过这种情境的构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虽然很多学生的经历与上述的经历不同,但是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置入情境中去真实地感受,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课文中的角色加以分析,在班级中挑选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角色对自身的阅读速度、阅读语气进行调整,使得情境的构建在阅读的不同方式中得以完成。
总之,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表达能力、语言表现力等能力的重要课程。针对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对课文的阅读,在对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构建与课文相适应的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