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语文教育与品德教育的珠联璧合

2018-02-24 14:41冯晋萍
新课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创设

冯晋萍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山西 长治)

由于语文教育中涉及丰富多元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有着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此时将品德教育与语文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渗透,不仅能够改变知识灌输的弊端,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道德品质的认识及陶冶其品德情操,可视作为当前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1]。因此,要想做到语文教育与品德教育的珠联璧合,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方式及手段方面予以创新,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一、把握文字,感悟情理

语文教学活动主要紧扣语言文字优美、思想性强的文章展开,那么教师便可充分结合教材文章,在展开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品德教育。语言文字作为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工具,也是其思维活跃的外在体现,唯有把握住文字的精准性与生动性,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刻、正确地认识世界,这一品德教育形式是语文教育中最为基本且关键的教学方式。

联系生活展开识字教学,能够有效融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护”字的过程中,面对学生所组出的“爱护”“保护”等词语,教师便可把握文字教学去渗透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品德教育;又如在教学“打”字时,教师便可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得随意打骂他人。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为深入,同时也有效融合了品德教育工作,助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深度阅读,领悟品德

语文教育工作中阅读教学属于重要内容,大量阅读教学实践表明,阅读与写作相同,都需要在文字世界中去找寻心灵共鸣,获得独特体验,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对文本内容深入体会,从而才能准确引导学生对内容形成良好感悟[2]。

比如,在讲解《刷子李》这篇文章时,教师则应当在教学前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度阅读,让作者所描写的刷子李形象及其内心世界在自身脑海中鲜活起来。之后教师便可分享自身阅读见解,并且以此指导学生以不同形式对文章展开阅读,或是精读重点段落,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感悟。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还能让刷子李的人物形象在心目中更为丰满,其高尚品德能够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道德力量,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其一生的宝贵财富。

三、透析文本,深究主旨

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及学生实情,根绝语文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及词句,对其中蕴藏的思想精华进行深究,进而合理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深入透析文本内容,挖掘字里行间蕴藏的德育因素,然后设计出带有启发性且能够凸显良好品德教育效果的教学手段,逐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内涵,而非“浅尝辄止”。

比如,在讲解《白杨》这篇文章时,文本内容表面上是在描写白杨树高大挺拔、坚强不屈的品质,但实际上通过上下文联系,加上对父亲话语的深刻品读,不难发现作者主要是借助对白杨的描写去歌颂边疆建设者的远大理想与奉献精神。所以,唯有准确把握住中心语句,深刻领悟其中含义,教师才能够更为准确地引导学生对文章核心思想有所感悟,从而在掌握文章主旨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品德教育。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事业更像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艺术行为,社会时代的进步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唯有保证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当以语文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晓之以理且动之以理,通过动情解说、背景音乐渲染、图文展现、故事烘托等方式去进行创设[3]。当然,教师的情境创设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品德教育效果。

比如,在讲解《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周总理工作时的影像资料以及其一生概况影片,让学生在动情解说的带动下深入了解周总理工作的辛苦与生活方面的朴素,进而让学生透过一夜的工作去想象总理一生工作的情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保持着一颗牵挂人民的心。在情境创设之下,学生对文章的情感理解得到升华,语文教育与品德教育实现了良好渗透,助力学生艰苦朴素的品德养成。

综上所述,将品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育当中,能够让学生在习得学科知识之余,促进健康高尚品德的养成,对于语文教育活动而言百利无一害,也凸显出了语文教育的更高层次目标。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把握好语文教育与品德教育的两者联系,不得对正常学科教学形成干扰,要渗透于无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