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殿中心小学 陈婷婷
柯达伊认为,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最切实可行的途径。历史上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也十分重视歌唱的情感性:春秋时期的师乙对歌唱气息的运用,行腔、吐字、感情抒发做了精辟的阐述。战国时期的秦青为学生薛谭扶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韩娥以“唱情”见长,其歌声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今天,义务教育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课堂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于首位。而且,音乐课程的价值、性质、内容及实施建议中都将情感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贯穿始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歌唱情感的认识呢?笔者用了以下五种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
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逐步养成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笔者在听课学习中,发现注重对“听赏音乐”能力进行训练的老师,其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更加投入自身的情感。于是,笔者改变课堂策略,尽量让学生多听音乐,通过默唱等形式培养学生“内心听觉”。例如在教授歌曲《愉快的梦》时,学生初次聆听便能感受到歌曲起伏荡漾的感觉,那么是什么带来了这种感觉呢?再次聆听时提出疑问:歌曲里的小朋友到底梦到了什么?第三次聆听,又有同学提出似乎感觉到了个别乐句像往下走台阶一样。这样的旋律如何解释?笔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展开了讨论。如第三个问题,时而下行的旋律描写了时而清醒而又坠回睡梦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描写梦境时的安祥、闲适与愉快。这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学生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经验的过程。
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当舞蹈家的潜质,所以在体态律动时不要过多地去修正学生的身体姿态或者是外表形态。而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感受乐曲不同的情感表达,用肢体语言去表达自我内心愿望。
在教授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时,笔者在示范过扬眉动目、拍掌弹指这几个新疆舞基本动作后,挑出了一个学生来示范最具特色的晃头移颈,一下子提起了学习热情。学生富有感情地将这些律动带入歌曲中,深深地陶醉在音乐的情感中。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为了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适当地进行情境的创设,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一次区青年赛课中,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授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时,将自己化身为美丽的白雪公主,带领同学们来到迪士尼动画王国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和迷人的国度里奏出美妙的和声。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中不知不觉解决了二声部的演唱难点,学会高低声部的配合演唱,并且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音乐的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文化语境出发,并与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这对授课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笔者在教授江苏民歌《杨柳青》时,首先介绍同为江苏民歌的、学生更为耳熟能详的《茉莉花》,既而展开陈述《杨柳青》的歌曲背景。在教学中,结合江苏方言的朗读及跳音、一字多音的处理来诠释歌曲。学生兴趣更为浓厚,也克服了学习曲谱的畏惧感。在这样的教学体验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感染的,教师将自己的激情和智慧注入歌曲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感受歌唱所带来的美好的艺术享受。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部分,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和学生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因此创造友好宽松的教学氛围显得很重要。教师更需要走入学生之中,多多给予他们鼓励。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中,第一和第二点是技能提升手段,第三和第四点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第五点是总体的保障需要,五种方法构成一个有机教学系统,全方位调动师生能力,开阔课堂的维度,乐之以情,情中系乐。总之,情感在歌唱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应该是音乐教师终身实践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7-48.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
[3]张筱楠.情感: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运用[J].你说我说,201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