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
(太原市杏花岭区虹桥小学,山西 太原)
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具备一定的阅读素养,它不仅仅是指阅读知识本身,更指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阅读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进行相应的训练,形成相应的阅读思维,将阅读技巧内化。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却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教师应该革新教学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文字实际上是有温度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可以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背后的深厚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感,感受阅读之美。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朗读教学,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不仅要求学生读通顺、读懂,更要有感情地读,这样学生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口、耳、心都投入到了文章内容中,这样更容易产生心灵共振,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实现阅读素养的发展[1]。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为了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场景,配上朗读视频或者背景音乐,在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更加容易从朗读中获得情感。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为学生做好朗读示范,这样学生也会充满热情去效仿,教室中就会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了培养。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出来,学生看到雷锋各种乐于助人的故事,听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让学生对雷锋叔叔的人物形象有个一定的认识,产生敬佩之情,然后教师可以先深情地示范朗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大声朗读,从中获得感悟,懂得应该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多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加深对这首诗歌所表达情感的认同。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积累字词,读懂课文内容,还应该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以后的语文学习起到了一个奠基的作用。教师除了要讲授阅读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注重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当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以后,就可以开展自主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边读边思考,读写结合,这样的阅读活动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2]。比如在教学课文《曹冲称象》的时候,这是一个古代人物故事,有着很强的趣味性,教师不要急着上课就直接讲解,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去了解阅读内容,体会阅读情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提出一些问题,可以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解答,或者让同学帮忙解决,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活跃,很多时候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比如有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通过曹冲的办法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其他学生会想到生活中的天平,用石头代替大象达到了目标,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其他更好的办法,他们大胆联想和想象,锻炼了阅读思维,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他们会更加有阅读欲望,并且将阅读过程当作一种享受,他们逐渐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有助于阅读素养的培养。
阅读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只是依靠课堂上课文阅读忙,这是有限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展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从而丰富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并且将阅读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课上学生学习到了阅读方法,通过课外阅读也可以真正的实践运用,通过锻炼,灵活运用阅读技巧,获得相应的阅读感悟[3]。课外读物的种类有很多,小学生还不具备正确的选择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推荐阅读,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延伸拓展,比如在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中,学生知道了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一种风俗习惯,表达了对他人的喜爱和祝福,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课下查找关于其他少数民族的特殊节日,比如彝族的火把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等,通过阅读之后,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儿童报纸杂志,这里面的内容比较新颖,也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思考,感悟生活和世界,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逐渐形成了阅读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爱阅读、善阅读,培养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