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鸽
(邹平县西董街道办事处鹤伴中学,山东 滨州)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质的飞跃,逐渐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该紧扣当代学生学习需求来合理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今天,本文就以“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为主题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推动我国中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据调查可知,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教材中存在的图像夯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我们将此教学活动称之为“图像教学”。初中地理教材中含有的图像丰富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可谓是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包含分布图、实物图、地图以及示意图等。图像教学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教师运用图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效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1]。
正所谓:“只要付诸实践,才能够有真知灼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查询相关资料,针对图像教学的实际应用,提出以下见解: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轻图”的现象,也就是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地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地理图像,此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此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进而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停滞不前、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鉴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明确图像教学的重要性,紧扣当代中学生学习需求,灵活应用教材中的图像来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促使学生在图像中夯实自身的地理知识基础,潜移默化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2]。
笔者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多数中学生读图能力薄弱,不能够透过地理图像来挖掘出其蕴含的地理知识,进而导致地理图像具备的重要作用不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地理思维存在局限性。鉴于此,地理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应该传授学生分析图像的技巧,促使学生能够在分析地理图像的过程中,汲取相应的地理知识。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做好自身铺路搭桥的引导工作,进而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理事物具有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应该促使学生明确地理图像的重要性,保障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勤于读图,借助图像来进行地理的学习,长此以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鉴于此,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的图像来设置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图像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寻找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在进行“降水变化与降水分布”的时候,引导学生应用教材中的降水统计图来学习知识,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如“降水是指的什么?”“某个地区这个月的某次降雨与降雪分别为十五毫米、五毫米,那么此地区这个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呢?”……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在地理图像的基础上找到降水的分布规律,从中掌握“赤道周边降水量较多,两极地区降水量降水少……”的地理知识。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来进行补充说明,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3]。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其中初中地理教学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地理图像的重要性,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内容能够趋于多元化、多样化以及丰富化,夯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