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婷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中学,广东 梅州)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依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是课堂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的灵魂所在,明确的目标使地理课堂更具主题性,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如何教,当教师对这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时,面对学生才会充满自信,面对教学才会更有方向感。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吃透教材内容,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目标,当学生们清楚自己该学什么时,听课效率就会更高。
以高中必修一教材中“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教师要提前制订出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列举说明地域存在的差异现象;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并能够分析其主导因素;逐步提高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并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有效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贯彻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树立人地协调观念,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等。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动力更加充足,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反之,如果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对于课堂所教授的内容丝毫不感兴趣,学生们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上,无法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无法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也就无法真正提升地理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特定的氛围,先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再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
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相关图片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展示功能,出示两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或者,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教师提问学生旅游经历,使学生描述出自己所去过的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观,并将不同学生到过的不同地区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对比,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创设出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出一个观点: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然后问学生是否认可这种观点,当学生有所思考时,教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大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使学生失去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影响吸收课堂知识的效率。对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要能够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上积极思考问题,畅所欲言。
比如,在深入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文本或是观看教师的课件后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在我国,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这些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出示问题后,教师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或是合作交流,然后通过点名回答的方式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得以提高。
总之,在核心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出高效可行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和改革,使学生的地理水平和地理核心素养不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