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8-02-24 14:46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杨 柯

(新疆职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第42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②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目前已经步入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正确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创造、中国智慧、中国模式等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尊崇的同时,也使全国各族大学生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坚定。这就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培育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确保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第70页.

一、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情况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新疆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新疆各高校充分利用集中学习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党课团课、主题班会等方式和微信、广播、报纸等各类媒体,大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各族大学生切实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根据笔者对新疆职业大学400名大学生的随机调查,96%的大学生表示“听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听说”的只占4%;有17%的大学生表示“能够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74%表示“能够表述出部分内容”,仅有9%表示“不能”;有4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身成长成才十分有用”,59%表示“有一些作用”,仅有8%表示“没有作用”。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也显示,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91.2%赞同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92.8%表示愿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⑤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比较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随着全面深入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成长成才有作用,愿意在认同基础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付出实际行动。

然而,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却差强人意、令人担忧,必须下大力气予以培育。如对待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虽然有99%的大学生表示“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和期待”,但支持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的还有49%,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所谓的民主和倡导的普世价值政治辨别力不强,甚至有些推崇;56%的大学生表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会乱扔垃圾,表明相当多的大学生文明意识还不坚定坚决;62%的大学生认可为了尽快富起来可以先牺牲一下生态环境,表明大学生还不能科学认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对待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绝大多数大学生表达了向往和支持的意愿,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冲突等问题,如在调查上级给了特权是否会为自己谋利益时,仅34%的大学生表示“不会”,表明大多数学生在面临与自己有利益关联时就会选择违背公正公平的做法;有48%的大学生同意“能用私了方式解决的案件就不会采取法律手段解决”,表明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尚没有树牢,还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解决与他人的利益纠纷,对于社会法治建设不能做到真正投入。对于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98%的大学生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爱国之心强烈,但只有27%的同学表示“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和完成作业”,以敬业精神开展学习和工作很不到位;只有49%的学生表示“从不考试作弊”,表明超半数的大学生做不到诚信考试,诚信缺失较为严重;39%的大学生表示能够与不同民族的舍友真正地交往交流交融,表明大多数学生需要进一步树牢友善意识。

当前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三个不到位”的突出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效果还不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欠缺,缺乏针对性、时效性;教育手段和教育途径比较单一;高校师生整体学风相对较差,尤其是政治理论学习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学习、轻思想政治教育等现象。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到位,高校培育载体老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吸引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培育的评价、约束机制基本与实际脱钩,没有什么硬约束,对师生督查落实不够;大、中、小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各具特点和内容的培育体系;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培育主体的队伍建设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培养计划和具体举措等。三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还不到位,大学生甚至一些高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了解不透彻;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说一套做一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认同;具体实践中不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和主动践行,许多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校园存在大量不文明行为,志愿服务气氛不浓等。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分析影响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主要包括:

1.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影视剧、网络、图书、游戏等大力宣扬西式民主、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等,不断加大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影响,吸引一些大学生认同西方文化、向往西式生活,造成思想意识上的崇洋媚外,“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巨大挑战。

2.多元文化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促使中国经济越来越科学发展的同时,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也造成了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局面,短期内其消极因素不会消失,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抉择和树立。

3.新媒体时代的负面效应。大学生是占有最大比例的网络用户群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海量的网络资源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前期监管不到位、网络正能量不足甚至阵地一度失守,造成网上各种虚假谣言、低俗媚俗、黄赌毒、违法违纪言论等随处可见、层出不穷,伦理道德弱化,甚至恶搞起我们党的领袖、红色歌曲、革命英雄,这导致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了正确判断。

4.学校教育引导不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及能动性不够,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还比较传统,创新意识不强,对于当前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反应缓慢,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简单生硬、主题活动形式主义严重,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和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

二、坚持看齐核心,学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多次在各种会议、视察、座谈讲话中就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重要论述,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学懂、弄通这些重要论述,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实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这里将其简要归纳总结为五个方面: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提纲挈领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纽带,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强大正能量;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核,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关键所在。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提纲挈领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揭示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文明不绝、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渊源和基因,积淀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精神追求和独特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如果放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虚无缥缈的一个愿景,无法展现中国人民步入新时代后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信底气、文化自尊理念。

3.时时处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这就提纲挈领指出了我们必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典型示范、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找准与人们群众思想和利益的共鸣点、交汇处,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集聚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价值取向、精神特质、文明素养,从而达到感召人民、凝聚人心的工作目标。

4.采取科学有效方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就提纲挈领指出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时刻践行,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的生产生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握价值观传播规律,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强大的舆论正能量,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硬约束;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及政策的制定实施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要落实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个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行各业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各民族各群体各家庭日常行为的基本遵循;要抓仪式、抓细节、抓养成、抓奖惩,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习惯培养,做到小中见大、持之以恒、防微杜渐。

5.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住工作重点:要抓住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两个重点群体,干部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发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作用,而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青少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养成将产生事半功倍、影响深远的作用。要有重点地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载体和平台,如先进典型人物评选、优秀电影电视作品、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新媒体微视频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接地气、见实效。要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创新,把24字要求贯穿到工作成就宣传、主题活动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宣传之中,引领社会关注动态和舆论导向;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发挥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作用,强化“四个意识”“五个认同”意识。要营造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其内容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强化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形成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抑恶扬善的时代风气。

三、坚持立德树人,做实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狠下功夫,要求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并谆谆告诫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他希望大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在这一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步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采取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首先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订立高校教材编写原则和工作要求,根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必要内容有机融入各学科各专业各课程教材编写之中,纳入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学业质量标准、考试评价之中,严把教材的编写关、审查关,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渗透到所有教材中,使教材全面融入、系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 通过开足、讲活、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充分发挥哲学、历史、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精神为重点,让学生熟知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再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要入耳、入心,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强化崇德尚能、学以致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素质要求,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时时处处、点点滴滴地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的人才,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铸就人生辉煌。

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新媒体阵地。当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有“机不离手”的习惯,每天使用时间普遍在3~5小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我们必须根据“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工作方针,推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唱响网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切实守护好共同的网上精神家园。首先是发挥新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强化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丝路新语”APP建设,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顶层设计,不断充实爱国爱疆、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青春励志、团结教育、心理健康等栏目内容,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趣味性、即时性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采用“互联网+”移动学习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名单导入、学习提醒、学习答疑、结课报告、学习调查等服务,实现线上手机端网络移动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讲座、宣传、实践等各种学习途径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立体性和灵活性,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与喜好并满足视听需求,引发他们的关注与共鸣,达到良好教育效果。其次是结合时政要闻、社会焦点及重大的节庆日、纪念日,以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健康成长成才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新媒体中,注重其线上线下推广、网上网下交流,保持栏目内容的丰富多彩,实现与时俱进、服务精准,不断增强教育内容的穿透力、感染力,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关注度和黏着度,吸引和推动大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就是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要加强大学生手机暴恐音视频的定期清查和网络舆情的监控,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完善校园网和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信息发布、网络舆情处理、评价反馈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筹协调,保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环境管理有序运行,实现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切实发挥网络的正向引导作用, 教育引领大学生真心接受并真切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遵循大学文化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坚持学习楷模、见贤思齐的方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校园品牌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挖掘师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和“校训”“校歌”“校徽”的文化蕴涵,依托主题班会、风采展示、专题讲座、文体活动、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红色电影周等文化形式,综合运用音视频等宣传方式,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努力营造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广大教师敬业笃学、青年学生励志前行、学校和谐安定的良好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风、学风、教风、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时代在变化,不能生搬硬套以前的做法和经验,必须加强对象研究,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思维方式确立校园文化活动方式,尽量选择“接地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方式;二是坚持正面引导,树立多种类型的典型。遴选和分类树立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先进典型,尽量选择身边的人和事,确保学习榜样的多样化、亲切感、可学性、针对性,使这些贴近生活的先进典型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4.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主要方式,通过开展社会调研、形势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具体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区情、体察社情民情,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外化为不断追求进步、乐观向上的自觉行动。要坚持四项工作原则:一是全员性,即要针对每一个大学生展开,每位大学生都要结合实际采取简便易行的途径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二是全程性,即要覆盖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伴随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三是导向性,即要坚持实践育人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教育引导每个大学生全面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四是系统性,即要着眼于建立大学生素质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体系,促进高校、社会、家庭等形成导向明确、深度融合、资源整合、确保实效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立从校内到校外、网下到网上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5.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宿舍检查评比条例》《大学生文明行为承诺书》和集中学习教育方案、主题班会计划等,以制度建设的形式规范起来,将规章制度的“刚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柔性”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相辅相成”,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大学价值评价的标尺和各种先进评选的标准,切实发挥帮助大学生培养坚定理想信念、良好生活方式、健康人际交往的动力源及前提保障作用。要构建知行合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考核体系,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知行合一考核机制,改进以通过笔试检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给学生分数的老规矩,通过抓平时、重平常,看线上学习、考线下实践的情况进行全面评分,科学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综合情况;二是出台《素质教育考核评价办法》《素质教育学分实施细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纳入高校学生激励与约束管理机制,把参加德育活动课、新生军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各类专题讲座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记入学分,达不到规定的学生视为未达到毕业标准,同时在评奖评优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等级这一标准,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完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