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晓,郭 英
(新疆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做好新疆工作要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1]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新疆的治理模式已从一元治理转为多元治理,多元治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需要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而在多元治理中,高校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保证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输送线与边防线。强化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国家观是目前新疆高校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为新疆人才储备创造条件。为此,在2016年9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自治区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总目标再动员会议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强高校和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牢牢掌握育人阵地。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切实把各类学校建成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阵地”。[2]“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也成为高校治理中的新型治理模式,与“民族团结一家亲”“访惠聚”等活动组成了新疆治理模式新特色。
人才竞争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要素,而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则是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人才需求,以社会市场为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术水平能力,以期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社会培养高科技人才。也就是说高校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人”,而社会发展主要依靠“人”,二者互为依赖。
高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社会发展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社会治理需要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现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以实现“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下,新疆各大高校积极倡导“走出去”战略,派出大量学生下基层,做调研,从根本上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抓关键点,培养学生立足国情、立足区情,抓重点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经济全球化、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资源合作竞争日益激烈,各大高校不断引进外源改善校园内部教育环境,通过引入外来人才,培养内部高科技人才,借鉴其教育模式、治理模式,为新疆高校治理、社会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彰显,其正确与否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在当前国际国内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之下,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受到来自各国文化的冲击。高校是多元文化融合、传播的场所,同时也是不同思想意识形态的汇聚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3]党的十九大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固本之策是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第一要务是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确保高校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强化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多元治理模式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近年来自治区针对当前形势,为实现新疆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大量活动。2016年10月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此活动更是加深各族人民对“民族团结”精神领会,从高校引向社会,从课堂引向实践,达到全覆盖,实现制度化、长效化、机制化。在社会各个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认亲,相互帮扶活动,在高校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改变了以往以学校管理为主的旧有高校治理模式,摒弃传统道路,聚集社会各个资源,打造教师、干部、学生、社会、家庭五位一体的治理新格局,同时在一定程度打破高校权力集中垄断,实现各主体利益需求均衡化,社会资源平等化和信息资源共享化,形成一个多主体组成的治理网络格局,创造出一套符合新疆实际情况的高校治理模式。
三进指“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两联”指“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一交友”指与同学交朋友。
此活动的第一步是进入班级,各级干部、教职工要经常深入联系班级,解决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必须每人联系一个学院、一个班级,定期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按时参加所在班级的主题班队会,通过主题班队会的形式详细了解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管理活动。例如:在2016年12月的某日,新疆某大学副校长作为人文学院某个班的副班主任参与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主题班队会,通过此次班会教导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注意身边的点点滴滴,文明行事。其次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因而学校班级通常会有民汉合班的教学形式出现,面对这样具有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集体,需要各级干部教师深入集体,通过教育将“三个离不开”思想根植于学生心中,同时向学生宣传政治思想,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爱国爱疆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与自觉性。
许多学生的大学生活就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食堂—教室。宿舍是学生除了家以外的另一个栖息地。所以为了使学生在学校也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要求各级干部、教职工要深入联系到学生所在的每个宿舍,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感情生活及学习生活,增进师生情感。同时及时了解宿舍环境、安全等问题。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新疆某大学预科学院通过走访宿舍给没有窗帘的宿舍安装了窗帘,软件学院自筹资金对学生宿舍进行保温加工处理,女生宿舍床体松动,机械工程学院的老师们帮助加固等,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便是进宿舍的意义之本,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为广大学生营造一种温暖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有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的同时更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有了健康的体魄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干部教师要进入学生食堂和学生一起用餐,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学生一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并且关注食堂的安全、卫生、质量、价格等问题,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例如:新疆某大学老师和学生一起吃饭聊天的场景在新疆某大学的食堂里随处可见:在2017年冬至当天中国语言学院副班主任与学生们一起吃饺子、聊天。新疆某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也邀请学生到家吃饭、聊天,仔细询问学生家庭情况,鼓励学生成长成才。通过这样一种轻松的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吃饭聊天,畅谈人生理想,与学生做朋友,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与学生多多沟通,才能明白学生在想什么,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契合。联系学生也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保证学生安全。在2017年寒假新疆某大学生物技术班班主任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到家之后与自己的家人合照发到班里的微信群里,或者用自己父母的电话给老师打电话报平安。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老师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与学生们取得联系并加深彼此了解,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特别是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教育。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在校生活情况,心理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天然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未来。所以活动要求建立学校、干部、学生、家庭、社会“五位一体”联动管理机制,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向学生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通过“家访”“邮件”等方式与家长时刻保持联系,与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2017年2月11日,新疆某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前往伊犁结对学生家进行家访,并向其母亲介绍了该同学自入校以来学习、生活等情况以及机械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宣传了学校的各项奖助政策,并对其母亲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联系学生与联系家长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尤其针对家庭经济较为贫困的学生,通过学校奖助学金政策来改善家庭生活情况。其次,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责任感,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活动要求教职工要融入学生内部,通过与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深入交流,与学生做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鼓励不同民族师生之间结对交友,互相帮助,答疑解惑。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生活中、学习中的不同喜好,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向学生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其次及时向学生宣传党的政策,使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21世纪合格接班人。与学生交朋友也是拓宽大学生交际人脉的表现之一,同时也丰富学生的业余时间,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
“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并逐渐成为一种严格的制度化规范,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建立了干部、教师、学生、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高校多元治理模式。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治理活动的互动性。首先活动的第一圈主体是学生,是被服务者,同时也是此活动利益受益者。第二圈主体通常是进行社会资源分配,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办学方向的各高校干部;第三圈主体是以学生管理者身份为代表的教师,这一圈的主体主要在学生之间搭建桥梁,为的是更好与学生沟通,更好关心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第四圈主体则是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家长。家长的主要作用通常是配合学校展开一系列活动,与学校合作育人。同时家长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要做好家庭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修养。第五圈是来自社会外部的组织力量。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发挥其自身功能优势,配合高校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工作岗位支持,安全稳定支持,为新疆高校治理、社会治理创造条件。“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创新了新疆社会治理模式,同时为全国各大高校治理提供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28日召开的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4]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地区,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密切联系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正是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不同民族的老师、学生聚合在一起,通过活动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拉近领导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将民族团结精神深入到学校各个层面,进一步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意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与稳定的密切关系,教导学生与老师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以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三进两联一交友”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科研、实践等不同方面,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意识的活动。此活动的长期开展逐渐形成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规章制度是实现利益需求的途径,维护学生权益的前提保证,同时也是检查学生行为,惩处、教育违反制度规范行为的必要措施。随着“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不断推进,制度规范逐渐潜移默化于学生内心,督促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等方面进行自我监督与自我约束,规范学生行为,保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从而促进校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通过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增进了各族师生之间的凝聚力,给予老师与学生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使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疆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党的关怀、学校的关心,使全校师生共同投入到社会发展中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作为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也多次提到教育脱贫。“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通过老师与学生的结对帮扶针对性地对贫困家庭子女给予优先安排,最大限度为家庭贫困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通过向帮扶对象捐款等活动筹集帮扶基金,使贫困学生真正实现生活脱贫、教育脱贫。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学生受教育环境。
同时此活动的另一目的就是改善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涉及每个人的自身利益,解决就业才能改善民生。新疆高校通过“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向毕业学生提供就业帮扶,进行政策宣传,岗位推荐,组织职业一对一培训等就业服务,有针对性地切实解决就业问题。2017年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6万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6%,同比上升5.4个百分比。学校通过举办招聘会,为内地新疆籍大学生提供9 106个就业岗位。 这切实体现了“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在社会发展与治理中的突出作用。
“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是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基础在高校内部开展的活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开展使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各族学生充分体验到现代文化,同时为民族团结打下了基础。其次,此活动的开展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有利举措。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通过展开多层次互动模式,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环境,干部群众结对帮扶,互相走访、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各族学生、各族群众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这有力增进了各民族感情,加强了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进一步将民族团结精神扎根于各民族心中,使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新疆各地。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大学生如何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思想意识。“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断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方式。“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开展全面贯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学校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其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遵守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各族师生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安全稳定。“三进两联一交友”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拓宽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在新疆社会治理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新疆高校通过“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开展,将社会多元力量结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来弥补高校单一化管理形式。同时此活动以高校为平台,探索了一条适合高校发展、适合新疆社会治理的新型道路,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创造了重要条件,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