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雯
(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刻阐释,与他在地方工作期间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所积累的深厚底蕴有密切关系,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在地方工作尤其是主政福建、浙江、上海期间,习近平大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办学治校理念,并探索出一条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面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起源脉络,总结他在地方工作期间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原点、理论意蕴与实践品格,自觉以新思想的力量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关于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及其实践探索成就,目前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习近平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的办学治校理念及其办学成效等方面[1-3],还有待进一步全面细致地深入研究。
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福建等省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1994年11月福州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时任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努力促进福州市教育工作有一个大发展。根据闽江职业大学、福州师专等福州市属高校的实际,习近平提出“适度发展专科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总体思路*参见福州市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1996年编写的《福州教育年鉴·1990—1995》第2~4页。。在发展专科教育方面,1990年6月至1996年4月,习近平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闯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在师范教育方面,习近平根据当时福州师资短缺的现状,提出要坚持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办好各类师范教育,吸引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注]参见福州市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1996年编写的《福州教育年鉴:1990—1995》第6页。。
1999至2002年任福建省代省长、省长期间,习近平大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2000年1月,习近平在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参见《福建财政年鉴》编辑委员会2000年编写的《福建财政年鉴:2000》第12~13页。;2000年8月习近平在福建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讲话,强调积极推进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步伐。[4]26在福建教育强省战略的实施中,高等教育相对落后影响了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2000年10月习近平在福建农林大学成立大会上讲话,强调:面向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要有新思路。[5]5-6习近平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文中,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的高度,论述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列举数据分析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还总结了近年来福建省着重从两个方面加快发展本省高等教育事业的举措和成效[6]155。世纪之交,中央提出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预期目标,习近平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期盼。200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集美大学第二届校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发挥教育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注]参见张向中、辜建德2005年编写的《集美大学改革与发展纪实:1999年—2009年》第82页。。
2002年至2007年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继续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性,提出要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他于2002年12月1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围绕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建设,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7]16。2003年1月16日,习近平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9]24;2003年12月22日,他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作报告,在总结已有工作成绩时指出:积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大对浙江大学和省属重点高校的扶持力度[8]3;2006年2月他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校园落成仪式上指出:“近年来,我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9]
习近平指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教育”[10]11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政福建期间,习近平对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尤其是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2000年10月,他在福建农林大学成立大会上讲话,将该校的功能定位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5]6;他认为成立福建农林大学,有助于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办学效益,增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5]5-6。为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2000年8月17日,习近平在福建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大力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4]27。
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对科技、教育、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阐发,指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7]16。2003年8月,习近平撰文分析浙江省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我省的人才资源总量还严重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比例居全国第十七位,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青年人才严重缺乏。”[11]2002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强省方略,指出应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继续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关于科教强省的具体对策,习近平提出:实行产学研相结合,集中力量开发特色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多形式开展与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坚持培养引进和使用相结合”,“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人才高地”。他强调尤其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高等学校在全省科技创新中的作用。[7]24,16
早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就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尤其是高校的专业化智库建设。 1998年10月9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厦门大学,与台湾研究所专家、学者座谈“如何发挥福建优势,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等问题。习近平充分肯定台湾研究所已取得的成绩,勉励研究人员搞好对台研究,并表示省委将继续支持台湾研究所的工作[12]。为响应国家关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大战略,2006年10月29日,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浙江大学共同组建了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高度重视,亲自参加西部研究院大楼奠基仪式,并在讲话中对西部研究院的发展寄予厚望[13]。经过长期的努力,西部研究院现已成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
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注重发挥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功能。1999年任福建省代省长伊始,他即组建福建省政府顾问团,并亲自点名让在两岸经贸交流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教授李非加入顾问团;由厦门大学、福建省社科院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对“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于1999年11月出版《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习近平为之作序,充分肯定该书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14];2002年1月9日,习近平致信厦门大学陈甬军教授,希望他们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借用“外脑”来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和思考福建的经济发展问题[15];2007年3月,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提交的《借鉴荷兰经验,发展高效生态的浙江现代农业》报告,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批示[16]。
2000年10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鉴于福建省高校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提出面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思路:“做到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相结合,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达到优化配置、强强联合的目的。”[5]5-62002年1月,习近平在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要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即要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发展发展之路。他提出的具体举措有:省部共建方面,继续做好与中央有关部委共建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工作;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方面,要加快福州地区大学城和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建设步伐,组建若干所省属本科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内涵建设方面,启动高校“211工程”二期建设[注]参见《福建财政年鉴》编辑委员会2002年编写的《福建财政年鉴 :2002》第11页。。
习近平主政福建期间,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工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福建省高等教育事业。2000年8月17日,习近平在福建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调整优化教育体系结构,认真做好高等院校和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做好福建农林大学等新组建高校的办学工作,力争近期再向教育部申报设立2~3所本科院校。[4]26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是福建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重要举措,集美大学的组建也是整合现有资源、强强联合的教育改革产物。1999—2002年习近平任福建省长的3年期间,福建新组建成立了各类高校22所,其中2001年新组建了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莆田学院3所本科学院, 2001年省属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比2000年增长了16%[6]155。加快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福州地区大学城建设,是习近平任福建省长期间主推的重点工作。这2项工程的建设是福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一薄弱环节而采取的得力措施。习近平提出加大与厦门大学共建的力度,建设厦大漳州新校区;同时还提出建设福州地区大学城的具体举措和基本原则:把福建师大、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等主要高等院校新校区按照资源共享、集约发展的原则,集中建设,形成福州地区大学城[6]155。他还提出了福州地区大学城的发展规划:“力争到2005年初步建成可容纳3万在校学生,到2010年,使大学城在校学生总体规划达7万至10万人。其中研究生规模将占20%。”[10]112-113
2002年10月习近平赴浙江工作,在其主政浙江的4年多时间里,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在习近平履新之前,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0%[17],2006年5月,浙江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4%[18]。在高校扩招的进程中,习近平强调要量质并重。2005年6月,习近平在浙江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调研课题汇报会上讲话,提出了坚持量质并重的浙江高等教育发展方针[19]。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是习近平始终牵挂的大事,在高等教育规模稳定下来后,习近平强调高等教育工作重在提高质量。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他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期间,对集美大学提出了“把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作为中心任务”的殷切期望,并提出了“集中力量抓好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推动学校发展的具体举措[注]参见张向中、辜建德2005年编写的《集美大学改革与发展纪实:1999年—2009年》,第83页。。他于2006年11月13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报告中明确要求把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20]。
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习近平一是强调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如:1990年9月22日,他在闽江职业大学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上指出:“教书育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紧紧把握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主导思想,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1]293。习近平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向大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的制度和省领导联系高校的制度,他本人更是率先垂范。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强调办好各类师范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注]参见福州市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1996年编写的《福州教育年鉴:1990—1995》,第6页。。他大力推动福州师专追求卓越、争创省内一流师专,4次到校调研、现场办公。2002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谈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时,强调要加强师资培训,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7]24。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习近平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期间办学治校的价值目标追求,他秉承“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办出了特色和水平,“走出了一条面向社会、具有鲜明地方高等职业特色的办学新路子”。[1]291,296
主政福建、浙江、上海期间,习近平全力推动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建设一流大学。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积极支持厦门大学创办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学[21]。2000年1月,他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与教育部共建力度,推动厦门大学进入全国跨世纪重点高校建设行列[注]参见《福建财政年鉴》编辑委员会2000年编写的《福建财政年鉴:2000》第13页。。2000年8月17日,他在福建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说:“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要从布局上调整和优化,还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培育几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名校。”建设名校的重要着力点是学科建设,习近平指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211工程’二期建设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加大建设强度,使其成为知识创新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基地。”[4]26-27
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大力推动浙江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履新省委书记,即带领浙江省和杭州市领导到浙大调研,决定在占地3 100亩的浙大新校区周边再划拨5 000亩土地归浙大[22]。2002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完善省部共建浙江大学机制,积极支持浙江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他强调全省要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专业和学科,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7]162003年1月16日,他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积极支持浙江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7]24。2003年12月22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中他又指出:继续支持浙江大学创办一流大学。[8]92005年9月,浙江省委在浙大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浙江大学工作汇报,他指出浙江大学要坚定不移地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
2007年任上海市委书记的短短数月,习近平多次到复旦大学考察指导工作。他在五一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就到复旦大学视察,推动学校工作[23]。他注重发挥复旦大学等名校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作用。2007年7月18日,他亲自出席复旦管理学论坛,并指出:“上海因为有复旦而变得更加著名”[24]。大学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指出:“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上海和在上海的大院名校相得益彰”[25],辩证地揭示了上海和在沪大院名校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习近平高度重视知名高校对上海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2007年6月,他视察紫竹科学园区,该园区是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与紫竹科学园区、闵行区“三区”联动成果的结晶。习近平希望紫竹能加快推进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将紫竹建设成为新兴高科技园区,为上海高新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6]。紫竹科学园现已成为上海产学研合作新机制的典范。
另外,习近平还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关键点问题进行了思考,他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师资为基,人才强校。一流大学必须具有一流的大师。”[27]关于师资和人才,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手抓,用超常规的办法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重点学科带头人。他特别关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中青年学者成长成才问题,提出:“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批特别能战斗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27]
习近平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该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分别于1994年与美国道林学院、1995年与日本冲绳大学结为姐妹学校,互派留学生计划已开始实施[28]。主政福建后,习近平大力推动全省高校加强对外交流合作。2000年8月17日,他在福建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提出了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具体举措:“推动高校与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建立协作关系,开展教育科研协作与研修交流。加强闽台两岸的双向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台招生规模。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中外合作办学,提高合作办学层次。”[4]272000年11月12日,他在集美大学第二届校董会第一次常务校董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校董们在扩大学校海内外影响力,为学校提供境外办学的最新信息和思路,推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等对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成绩[29]。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大力推动高校开放式办学。2002年12月18日,他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引进大院名校等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7]24。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即是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倡导创建的,它后来发展成为全国省校合作的典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习近平任职浙江之际,长三角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区域一体化正加快推进,200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我省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他认为要充分利用沪苏的高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种形式联合办学的新路子,并提出了加强浙江与沪苏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具体举措:“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沪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协作”,“鼓励和支持沪苏的高等院校来我省设立分校、教学点和实习基地”,“积极选送人才到沪苏高校培训,加大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注]参见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2003年编写的《关注长三角长江:三角洲研究资料汇编》第10页。。
2003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鼓励发展民办和中外合作教育机构”[8]6。2005年浙江将省内高等教育资源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成立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独立校园的完整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创立了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一种新模式。2005年9月17日,习近平在宁波诺丁汉大学首届学生开学典礼上指出:“宁波诺丁汉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作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为浙江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希望“宁波诺丁汉大学在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茁壮成长,在促进浙江与英国文化、教育交流,促进浙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9]
实践是理论之源,在地方工作期间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源泉之一。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独特特用,闯出了一条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发展新路。他提出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等重要举措,并在推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福州地区大学城建设,全面建成浙江六大高校园区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外延迅速扩张的新形势下,习近平强调要坚持量质并重,并适时提出把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在加强内涵建设方面,他强调坚持教书育人的正确政治方向,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习近平很早就认识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性,全力推动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流大学。他具有宽广的教育视野,力推辖区高校与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建立协作关系,鼓励和引导中外合作办学。总之,习近平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高校开放式办学等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