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军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中心学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源于创新意识。唯有让个体具有了良好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创新思维才会如汩汩清泉般喷涌而出,他们的创新行动才能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然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出来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学习者的质疑习惯在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一些小的疑问,并顺利解决,那么,学习者就会在学习上取得小进步。同样,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解决一些大疑问,那么,学习者就会在学习中取得大进步。特别注意的是,在学生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有效培养。基于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如一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进而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习惯中悄然萌生。
比如说,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废旧物品的售价。在出示废旧物品的售价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笔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废旧物品,售价会不一样呢?”由此让学生明白了:同样的废旧物品之所以售价不同,是因为折旧率不同,或者可以说是废旧物品的“残余价值”不同。于是,笔者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提升这些物品的‘残余价值’,这些废旧物品的售价是不是也会提升呢?”
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因为知识面比较窄,所以教师在引领他们质疑的过程中,他们总是比较胆怯。因此,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习惯,教师必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
求异思维是点燃创新意识的火花。同时,求异思维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现象。每当遇到这种现象,部分教师就会竹筒倒豆子般地把一道题的各种解法都呈现在学生面前。事实上,这种做法白白浪费了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机会。教师在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形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各种不同的解法。教师让学生自主寻找各种解题方法的过程,其实也正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
仍然以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计算几种废旧物品价格的时候,有些学生是用加法计算的。但是,这些题目其实也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于是,笔者启发道:“同学们,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由此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不仅能够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还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求异思维中频频闪现。
类比联想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类比联想,学生能够在立足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扎实学习新知识;通过类比联想,学生将对新知识的一知半解转变成烂熟于心。基于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整体把握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恰如其分地引领学生进行类比联想。教师通过引领学生类比联想,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类比联想中展翅。
还以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这部分内容为例,在学生运用两种方法解答完其中一道题目之后,笔者又启发道:“同学们,请你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其他几道题目。”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农村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恰如其分地进行了类比联想。在类比联想中,学生不仅更加透彻地理解了相关数学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如一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习惯中悄然萌生;教师要多措并举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求异思维中频频闪现;教师要恰如其分引领学生的类比联想,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类比联想中尽情展翅。
总而言之,教师要立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课堂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意识的一块“沃土”。
参考文献:
[1]李兵.刍议新时期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速读旬刊,2015(2):37.
[2]郭辉泉.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初探[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