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玲
(福建省龙海市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学习小学语文不但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初中语文打基础,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其他科目。因此,学好小学语文很重要,而学好语文的前提,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六年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很多人在这一时期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终身难忘的。小学语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是最初文字的识记,还是后来语料的积累,都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将来学生步入初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于语文课本的内容涉猎非常广泛,它对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且,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在其他课程上的理解也会得到提高。比如说数学的应用题,好多学生算不对,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他们语文没学好,导致他们对题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要知道,无论学习什么科目,大多都要以认识文字为前提。如果说,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孵化所有学科的土壤。因此,学好语文非常重要,抛开学业上的要求暂且不论,就语文本身所特有的文学性和德育性来说,它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文学素养的提升等都有着重大的价值。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如果学生没有提前预习,那么随着新课程的开启,学生将会觉得很迷茫,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这样下去的结果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反之,如果学生事前经过了预习,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对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个大体的预判。小学生一般都会有种“炫耀”心理,例如,如果一篇课文学生早在教师开讲之前就已经做足了预习,等到教师真正开讲的时候,他会格外积极地去表现自己,好让其他同学知道“看我多厉害”,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另外,语文教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的预习工作从来就不该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应该配合家长,双管齐下。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自觉性不高,所以,为了预习工作的有效进行,与家长联盟是最好的选择。
学生从上课铃响到进入上课状态,大多会经历一段适应期,而且即便进入学习状态,按照一些科学理论的分析,这种状态的维持一般也不会超过二十分钟。所以面对这个问题,语文教师不仅要考虑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问题,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状态中断之后的续航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难。首先说第一个,要想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这就涉及情境创设的问题。例如,在开讲《大禹治水》这一章前,教师不妨先给学生讲讲孙悟空和金箍棒的故事(因为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炼出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将学生引入到《大禹治水》的教学中,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为学生普及神话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在课堂中插入小游戏(猜谜语、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来实现。俗话说得好:“劳逸结合”,小学生因为其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插入小游戏,既能使小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还能使接下来的教学得以有效进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的教学手段比之先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网络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上。小学生对图片和影像的感知非常敏感,如果教师总是执迷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越来越厌倦。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灵活运用网络多媒体,比如,在学习《雪孩子》这篇课文前,教师不妨利用网络下载《雪孩子》的动画版,然后在课上组织学生一起看。因为比起纯文字的课文,动画版的《雪孩子》更具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除此以外,还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语文课的好感和期待。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格外重视这一点,做好学生的预习工作,积极揣摩学生的心理,与此同时,还应灵活运用情境创设和小游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朱亚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假发与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4.
[2]王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
[3]陈友海.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情趣和方法[J].现代交际,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