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2018-02-24 12:31弋睿仙王敏
西藏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西藏教材

◆弋睿仙 王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翻译教学成为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当前的本科翻译教学研究不论是从教学理论方面进行探索,还是从教学实践方面进行创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研究论文和著作颇多。但是探讨民族高校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的论著和文章却很少,探讨西藏高校翻译课程教学的文章和著作更是凤毛麟角。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西藏旅游业和西藏文化对外传播事业,需要优秀的外语人才,这是西藏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西藏高校与内地高校相比有其独特性,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该校外语学院每年招收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以藏族学生为主,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学习英语属于第三语言习得,而英语专业的汉族学生学习英语则是第二语言习得;而汉族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英语专业(印地语方向)或英语专业(英藏翻译方向),他们既要完成英语专业的课程,又要完成印地语或藏语专业的课程,这种现象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较为少见。因此,西藏高校在本科翻译课程教学中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研究西藏高校翻译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翻译课程教学现状

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英语本科专业开设的翻译课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属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该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翻译知识和技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及研究等工作的英语人才。该课程开设对象为英语本科专业学生,包括英语语言文学,英藏翻译、英语师范和英印四个方向,在第三学年开设,秋季学期为英译汉,春季学期为汉译英,每学期68课时。所用教材为《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主编,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和《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主编,第二版,上海外语出版社,2010年)。课堂教学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每班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教师授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但今年在多媒体教室安装武汉传神翻译公司的教学实训系统,提供该公司大量真实的翻译材料及译文,建成一个笔译实验室,上半年开始投入使用。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讲解一些英译汉、汉译英的范例,译例以句子翻译为主,兼顾段落和短文翻译,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做适量的翻译练习,然后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讲评,并提供参考译文供学生学习和研究。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授式、实践式,有的班级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基本各占一半课时,有的班级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翻译实践为辅。考核方式方面,该课程为考试课,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进行,为闭卷考试。考核内容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技巧和方法等,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进行考查,期末考试命题由各任课教师自行出题,根据所带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把握试题难易度,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的形式进行评定,基本构成为:平时作业占20%,出勤考核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翻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西藏高校翻译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世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西藏高校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反思和改革,积极面对当前翻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西藏民大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课程目标普遍性,灵活性不够。该校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翻译知识和技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及研究等工作的英语人才,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或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文,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或汉字。这一课程目标具有普遍性,西藏高校可以借鉴,但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西藏高校实际情况。该校英语专业每个年级都有区内班(生源来自西藏和其他藏区),这些学生的母语为藏语,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是第三语言,他们的藏、汉、英三语习得不同于区外班学生的汉、英双语习得,主要是三语习得难度更大,影响因素更多。因此,英译汉和汉译英对区内学生来讲难度更大,所以课程目标设置要考虑校情及学情。

第二,课时安排统一化,灵活性不够。英译汉和汉译英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分两学期开设,各68课时,对象为所有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前文提到,该校英语专业分英语语言文学、英藏翻译,英语师范和英印四个方向,且每一个方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英语语言文学为区外生源,是传统的专业方向,专业教学情况与其他院校大致相同;英语师范有区内班和区外班之分,区外班专业教学情况与其他院校大致相同,区内班主要为藏族学生(三语习得者),其英语水平与母语和第二语言相比,相对较弱,因此教学重点在于夯实英语基本功,提高英语教学能力;英藏翻译方向主要为区外班,学生要学习英语专业和藏语专业课程,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藏英水平及语言应用能力,开设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藏汉翻译、汉藏翻译,各一学期;英印方向为区外班,学生要学习英语专业和印地语专业课程,重点在于提高印英双语水平及应用能力,开设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印汉翻译、汉印翻译,各一学期。由于英藏互译和英印互译师资缺乏,目前只能通过汉语作为桥梁来开设翻译课。专业方向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课时安排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灵活处理。

第三,教学模式和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虽然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扮演好课堂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但是目前翻译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即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主导者,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具体表现在:教师通过逐页展示多媒体课件(PPT)讲解翻译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译例分析,并提问学生,学生则认真听讲,回答问题,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教师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评判学生译文优劣,并提供参考译文,学生听老师讲评作业,并改正错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以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笔者曾对该校外语学院大三学生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2.5%的学生喜欢“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单一的填鸭式的,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结果导向型的,忽视了翻译过程中翻译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不利于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第四,考核形式方面,终结性评价比重大。该校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中提到:本课程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为闭卷考试,考核内容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考查,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的形式评定,基本构成为: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作业20%,出勤考核10%。可见,该课程考核形式虽然包含了形成性评价,但是终结性评价部分所占比重较大,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高达70%。由于考虑到学校的校情及学情,期末考试命题大多数选自教材,因此只要学生积极备考,充分复习,取得较高成绩相对比较容易,这可能引发学生不重视平时翻译学习和训练,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翻译能力。

第五,统编教材不适合区内学生。目前各高校翻译课程教学基本都采用统编教材,西藏民大也不例外,虽然也考虑到民族高校翻译教学的特殊性,但无奈当前教材市场并没有符合区内生源需求的英汉翻译教材。英语作为西藏高校英语专业区内学生第三语言的客观现实不容忽视,他们对第三语言的掌握较之母语(藏语)和第二语言(汉语)相对较弱,统编教材的难度不适合。笔者对该校外语学院区内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5%的藏族学生认为现行使用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不适合自己,55%的藏族学生认为《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不适合自己,认为教材难度稍大,并对教材内容不感兴趣,从而影响其学习动力和兴趣,不利于翻译课程教学和人才的培养。

四、对策

西藏高校翻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已经引起相关教学及管理部门和翻译课教师的重视。以西藏民大为例,“翻译理论与实践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6年1月已获立项,积极思索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翻译课教学质量,具体应对策略如下:

第一,课程目标方面,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灵活设置课程目标。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专业区外学生可以沿用现行的通用课程标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专业区内学生可在通用课程目标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鉴于英语专业区内生源的三语习得的特殊性及其未来就业地域选择特点(主要是西藏及其他藏区),课程目标难度可适当调整,并考虑地域性特点,可调整为:旨在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和文化知识,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基本翻译技能和方法,熟练掌握日常生活用语的翻译,基本能完成西藏相关历史、文化、经济、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一般难度的材料翻译。

第二,课时安排方面,要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对于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学生可继续执行现行课时安排,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及英汉双语转换能力;英藏翻译方向和英印方向的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可适当减少翻译课的课时,如减去翻译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或者解决英藏互译和英印互译师资缺乏的问题,直接开设英藏互译、英印互译课程;英语师范方向的区外班和区内班的培养重点在于提高英语基本功和英语教学能力及水平,加之区内班学生三语习得的特殊情况,英汉互译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教学内容难度灵活处理,翻译课时量可适当减少,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开设一学期,每学期课时量可减半,这样更符合专业方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三,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首先,借鉴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的新兴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翻译教学英语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生主动地建构语言知识,这意味着传统的教师控制课堂翻译活动,学生机械性翻译训练的翻译教学模式得以根本改变。[2]以教师为中心,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不利于从本质上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因此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个观念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从“教”变为“导”,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课堂教学可以翻译训练任务为导向,学生分组充分研讨,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师加以指导,各小组提交译文,并相互传阅,进行评价,取长补短,教师最后对所有习作进行点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其次,翻译教学要以翻译过程为导向,而非以翻译结果为导向。欧洲翻译研究学会主席Gile早在1994年就提出翻译是译者不断修改并逐步提高译文质量的过程,翻译教学者和学习者应当关注翻译过程,而不是仅关注翻译结果本身,许多翻译教学与研究学者也大力倡导在翻译教学中采取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3]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翻译能力,可进行小组讨论与翻译,学生可以撰写翻译日志、翻译心得,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协作能力。再次,积极探索信息化翻译教学,积极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作用。以西藏民大为例,该校翻译教学实验室由教师主机、控制台和服务器,以及若干学生电脑组成,通过通信线路和教师网络软件连接成起来,形成了一个小型局域网。教师可通过主机授课,发送翻译任务,收集学生译文,系统还可对错误进行统计和分类,并且教师可对所有学生或小组的翻译过程进行监看;师生均可在平台上讨论交流,学生可在对方允许下相互调看作业,相互评价译文;同时还可以模拟翻译公司的工作流程进行翻译实训,借助系统自带的翻译公司真实语料培养学生进行不同行业背景材料翻译能力地,增强了学生对真实翻译情况的感知性和学习兴趣,也为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第四,考核形式方面,要平衡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比重,重点是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终结性评价的翻译教学本质上体现了对翻译结果的重视,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能力。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注重的是翻译课程的学习过程及学生对平时翻译实训的投入和付出。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课程教学呼唤以过程为核心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的转变必须以教学方式和理念的转变为基础。在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同时,加强考核模式的改革,突出形成性评价,如对学生成绩基本构成进行调整,可采取考试成绩30%,平时作业30%,课堂表现30%,出勤10%。翻译课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平时的努力程度决定翻译课程的最终成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能力。

第五,教材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对于英语专业区外生源,可继续使用现行的统编教材;对于区内生源,可适当调整,以统编教材为基础,配以自编校内教材。现行使用的统编规划教材为张培基版和陈宏微版,这两本教材是翻译课程教学的经典教材,其编写体系和教材内容广受好评。因此,区内班教学完全可以依照该教材体系进行,但是考虑到教材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编写符合区情和校情的教材作为补充。校内自编教材在难度方面要考虑区内学生三语习得的现实情况,内容方面要凸显西藏特色,选择有关西藏及藏族的各类一般难度的材料进行讲解和练习,符合区内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就业需求,有利于为西藏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

五、结语

翻译课程教学研究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及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民族高校的外语教学与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具有特殊性,如少数民族学生的三语习得,开始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西藏高校的翻译课程教学研究也是如此。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西藏文化对外传播对优秀外语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土生土长的藏族学生具有先天的优势,三语习得虽然具有一度的难度,但也反映出他们的语言天赋。因此,西藏高校要研究其翻译教学,乃至外语教学的特点、问题及对策,这对西藏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对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王宇.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再思考——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J].外语界,2003(1):18

[2]黄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翻译教学[J].上海翻译,2011(3):69-70.

[3]李小撒,柯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以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为例[J].上海翻译,2013(2):46.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西藏教材
都是西藏的“错”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