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珍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逸夫小学,山西 晋中)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习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具有数学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数学素养。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思考、探索,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新的“数学思考”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习有所得、感有所悟。
要想开展有效教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他们去主动参与探索。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在操作中巧妙构思,层层设疑,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探求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教师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理解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得出了“在直尺上滚动”的方法;教师提出:“现在,我们计划测量我区迎宾环岛圆形花坛的周长,该如何进行?”学生又想出了“绳测”的方法;教师说:“我们必须探索出一个计算圆周长的方法,才能求出每一个圆的周长。”
这样,教师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学生便在教师有意预设的“操作—观察—发现—思考—实践”过程中顺利地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获取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悟出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规律,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增添新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增强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前,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学具:三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课堂开始,教师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分数可能有什么性质?可以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发现?有的小组拿出大小相等的三个圆形纸片,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再用彩笔分别涂出其中的3份、6份、9份,得出结论3/4、6/8、9/12相等;还有的小组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分数写成除法的形式,然后动手计算,结果发现3/4、6/8、9/12三个分数化成小数都是0.75,说明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他们通过看书,发现书上的分数基本性质确实与他们猜想的不完全相同,为什么要“0除外”?于是,在小组讨论中,疑难问题得以解决。
整堂课学生在主动“探究—猜想—验证—设疑—解疑”的活动中,在“数学思考”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学习这类数学知识的方法,为他们今后自己主动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要使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在问题活动中展开“数学思考”,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就应该着眼于数学本质,追究数学本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地处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驱动学生学习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构建数学模型。
例如,教师认识到“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三角形认识的一次升华,是从图形外部感知到内在规律的一次探索过程,是从图形基本要素的认识到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的一次递进过程,是从直观感知到思想感悟的一次体验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设计教学实验,启发学生思考,把数学思考不断引向深入,让学生在验证猜想中获得新的结论,建构起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模型。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更全面、更深刻,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演进和美妙。
数学知识本身固然非常重要,但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起作用,并使其终身受益的还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所以,有魅力的数学课堂也要强调“思想”。
例如,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一课,重点是培养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数学思考这一过程中,悟到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其中的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的数学思想,于是,在以后学习中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联系已学的知识提出“能不能从简单问题入手进行解决”。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仅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探索、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通过激发求知欲望,探索数学方法,建构知识模型,感悟数学思想,使之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学到更多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