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东
(福建省泉州市奕聪中学)
微课作为基于信息技术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强、周期短及目标明确的特点,虽然产生时间不久,但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课中教师将相关内容制成短视频播放,不受地点、时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回放、收看,及时解决不懂的知识点,促进教学效率提升。在申报市级课题《微课程在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之后,我通过理论学习,自己动手制作微课,参加公开课研讨等活动,对微课有了一定的认识。
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产生的一种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存在较大差别,具有短小精悍、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等特点,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法,可以塑造相应教学场景、活跃课堂氛围,达成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与应用微课方法,构建完善的微课资源,可以达成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将微课与化学课程融合,充分发挥微课作用与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化学教学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课堂上,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象是学生。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要能够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形成自身的智慧。
化学教师提炼知识点,依据授课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做好微课设计工作。授课前利用数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或是直接提前将视频发放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预习。化学知识点繁杂、零散,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难掌握全部内容。新课准备阶段可以利用微课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做好铺垫。
如初三化学NaOH知识点讲解时,我提前借助多媒体将一些关于NaOH的实验播放出来,让学生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初步掌握NaOH的理化性质,做好授课铺垫。
思维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所有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人的思维,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所在,而每一个学科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我就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将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设计在一个页面内进行对比讲解,再利用动画展示乙醇的分子模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再利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示乙醇进行催化氧化、消去反应时分子发生的变化,如此更加直观地为学生演示了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时的结构变化。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点。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中高考试题中都会考查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进而全面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中学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进行演示实验,但是坐在后排的学生难以观察到实验细节,影响教学质量。引入微课后,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或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实验视频,借助多媒体播放,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观察到实验细节,掌握知识要点。
如,讲解二氧化碳(CO2)性质时,在学生观看完相关视频后,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掌握知识点。(1)将大理石碎渣投入稀盐酸溶液中出现什么现象?(2)碳酸性质不稳定,受热分解后产生哪些物质?(3)将CO2通入到石灰水溶液中出现何种现象?过量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学生观察完相应实验视频后,让不同的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回答,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课后利用微课教学,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知识时,对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一知识点的小结拓展,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要求的微课学习内容。如:对化学水平低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理解和掌握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就可以;而中等水平的学生除掌握等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外,还需要理解其他相同测定装置的测定原理;高水平的学生就需要在掌握高水平学生学习要求的同时,还要能够设计出其他的能够将误差降到最低的空气含氧量测定装置。
总而言之,微课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与模式,本身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强调公平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化学教学质量夯实基础,为不同层次学生成绩提高提供保障,推动教学水平提升。
[1]韩佳妤,于茂春.中学化学微课设计与制作[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9):23.
[2]葛秋萍.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整合策略[J].实验教学,2017(S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