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机关城西幼儿园 周 芹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改革的进程中,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顺应儿童天性,让其自然发展,并有效地将儿童发展整合到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成为了现代教育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幼儿园实践教学经验,展开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肯定游戏教育的价值,促进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
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导,以培养幼儿认知能力为侧重点,整个教学过程幼儿处于被动的位置,填鸭式的接受外界信息和知识。但游戏化教学模式就完全不一样,幼儿在游戏化课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游戏的方式十分符合幼儿成长的天性,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表达其主观意愿和真实情感,让学生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学习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幼儿发挥创造力提供了机会。
游戏在过去幼儿教育中尝尝被视为一种奖励的手段,或者是操控幼儿注意力,维持教学秩序的方式,游戏和教学并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而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课程游戏化不一样,其是将游戏的愉悦、创新和自主的精神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游戏精神和游戏工具的价值,实现游戏与教学的融合。
情景教学一直都是备受教师喜爱的教学方式,氛围的创造在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巧用情景式教学,为幼儿创造乐趣十足的游戏教学氛围,在高度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在无形之中为教师解决了诸多课程阻碍,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例如以培养幼儿肢体表现能力为教学内容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葫芦兄弟》这部动画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7个不同卡通人物的动作进行模仿,夸张的跳跃动作、凝视动作和奔跑动作等,通过对具体人物的模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趣的游戏背景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发挥创造思维奠定了良好的氛围基础,如此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和方式大大的增强了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以音乐活动为例,为了让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能真切体会歌词里的幽默和风趣等意思,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常用的图标教学法,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特点,控制好图标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等,用最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方式,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其中奥妙,除此以外还需要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例如,在大班音乐活动中,如何在幼儿认识完所有图标后继续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图标消失游戏就是很好的方式,在游戏中锻炼幼儿记忆力。再如,大班打击乐活动《田纳西摇摆舞》,我们尝试用杯子、碰铃、腰鼓、铃鼓等多种乐器表现出乐曲的节奏和强弱变化,旨在幼儿乐意和同伴跟着节拍演奏,一起感受田纳西特有的乐曲风格,同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这种利用打击乐演奏的形式作为表演,增加了课程游戏的趣味性,培养幼儿对音乐游戏探索的同时,鼓励和锻炼幼儿大胆表现音乐的能力及对乐曲韵律的感觉,帮助幼儿快速理解音乐,实现了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真正让教育回归于自然,让孩子们在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中放飞梦想、趣享童年!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开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这需要创建具有主题性的游戏区作为游戏化课程活动的场地。通常情况下将游戏区分为阅读区、积木区、角色游戏区、美工区和益智区等,用不同主题的形式对各种游戏区域进行划分后,将其有效利用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还能加强幼儿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能力。以角色游戏区为例,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假装扮演生活中或者动画中的不同角色,从而加深自己对世界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感受,这有利于幼儿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往,同时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其自由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认识,真实情感的流露和语言的表达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积极探索、实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是极其有必要的。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课程中体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其能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课程游戏化的发展是完全遵从幼儿成长天性的教育模式,从长远发展来看,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 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0-221.
[2] 施凤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探析[J].学子:理论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