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杜亚萍
2018年西藏自治区高考文科综合使用的是全国卷Ⅲ,文综地理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其中,第Ⅰ卷的1—11题为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第Ⅱ卷的36题、37题为地理综合题、43题旅游地理和44题环境保护,要求考生二选一作答,非选择题分值共56分,地理学科分值共计100分。
第1-2题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为背景材料,通过油纸伞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的比较、适宜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区域为切入点,考查产业区位优势、区域认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本题组难度不大,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也突显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3-5题以大别山区某区域中心集镇的产业活动发展为背景材料,通过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考查对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双栖”居住模式的原因和区域发展问题的分析能力。题目情境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真实现象,并将其与地理知识进行了有机的关联,也是生活化地理的体现。
第6-8题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通过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湖水深度加大、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为切入点,考查湖泊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等相关知识。
第9-11以澳大利亚某区域地下住宅为背景材料,以住宅可能所在区域、通天井的作用、该类住宅的特征为切入点,考查区域气候、区域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其中必考题为36、37题,共46分;选考题包括43题和44题,要求考生在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0分)。
第36题以一带一路的非洲为背景,考察了:(1)相关地区的地形、气候条件;(2)工业区位条件分析;(3)社会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条件的影响,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思辨能力。本题需要考查学生在题干文字和地图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37题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察天气系统的判读,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这组题考察了学生将地图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对学生天气系统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第(1)题,相对简单,考查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解题者能根据所学的天气系统的知识读懂到简单的天气形势图,属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第(2)题,考查了天气系统之冷暖锋的形成与演变,难度较大,需要考查者有较强的罗辑推理能力,要将图中的静态信息演绎成动态的过程。第(3)题,考察锋面气旋过境产生的天气变化。第(4)题,根据上一小题的分析,可知该地天气易变,图中有气旋、有冷高压、有冷暖锋面,多种天气系统并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几种天气系统形成的原因,再结合时间尺度——春季时的大气状况进行描述。
第43题本题以格陵兰岛为背景考查旅游开发条件,从当地不利条件、开发运营成本、接待能力、交通通达度、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方面来说明不宜大规模开发,考查内容常规,题目难度较低。
第44题提问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可在材料中找到,体现高考考查学生四项基本能力的要求。改进建议属于探讨和论证能力的体现,也即是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具体要求。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很多学生答题不规范,将答案写到所要求的答题范围以外,还有很多学生字迹潦草,根本无法辨别,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部分学生做答综合题时写一整段,条理不清楚,找不到得分点,给阅卷带来很大困难。
2.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太差,导致答案五花八门,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难以给分。例如,学生在回答冷锋或暖锋的形成时,正确答案应该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或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而学生的答案有:冷气团打暖气团、冷锋移向暖空气等等,这些都是概念不清楚,地理专业术语不明确的表现。
3.学生审题不够仔细,甚至有些学生不审题,答非所问,导致答案前后矛盾,得不到分。例如,学生回答冷锋或暖锋所形成的天气状况时,不指明是哪种天气系统过境所产生的天气现象,学生作答时刚回答说下雨,紧跟着就是天晴,一会又下雨,又转晴,让阅卷老师一头雾水,前后矛盾,无法给分。
4.从改卷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对地理基础知识缺少必要的储备,对知识点没有理解到位,不能将地理基础知识灵活地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失分太多。例如,选择题第1-2题以油纸伞为背景材料,通过油纸伞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的比较、适宜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区域为切入点,考查产业区位优势、区域认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也突显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果学生只知道区位的含义,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这两道很简单的选择题对学生来说难度就加大了。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教学工作: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学科,很多学生在初中对这门课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知之甚少,所以给高中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在高中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一必修一的教学中,要放慢教学,让学生先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在后面的教学中,给学生打好基础,正确理解知识点,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2.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用便于学生理解的语言(或藏语)解释清楚,然后提醒学生考试时要使用专业术语。这样学生才能在考试作答中准确地使用地理专业术语,不至于答案千奇百怪,让人哭笑不得,致使失分较多。
3.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在平时的考试训练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4.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讲题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如何切题,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到试题或现实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需要考生除了有过硬的基础知识的储存外,还要有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生活的能力。作为学生,应主动去学习,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学会所学知识的应用,达到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