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筠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建设探析
张 筠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在培养国际型人才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中外合作办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开展文化建设必要性分析基础上,立足当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及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从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课余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建设进行探索。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很难严格定义。很多人把文化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并将之分为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几个层次。不管是一个民族还是某个组织,都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并且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文化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国家层面文化理念定位及制度与政策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拉动了文化体系建设。正确引导文化观念对文化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指明灯的作用与意义[1]。在国家教育体系中,高职是其重要形式之一。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和社会先进文化前进的过程中,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为高职院校文化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方向与指导。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以创建氛围为目标,是所有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在学校各项建设工作中起着引领作用,与学校定位、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息息相关[2]。学生通过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仅吸收了文化知识,还陶冶了情操,完善了人格,形成更加全面健康的道德素质。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走出去、引进来的留学人才的次数越来越多,这都推动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持续走向国际化,不断吸收国外精华能量。合作办学是新型教育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在充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高等教育中,要努力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形成中国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我们的高职教育要改变教育管理体制,为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打通道路。
高等教育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乃至宗教等因素的背景下,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合作办学形式一方面能解决彼此发展的差异,互相弥补缺失,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公平提供动力。国内校际之间合作是一种形式,同时中外教育合作也是另外更广泛的形式。因此,要面对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交流、冲突,形成求同存异,相互学习的局面,让文化的融通产生更多有意义的东西。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软硬实力的发展,而教育决定着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因而有着更为突出的地位。在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等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怎么使本国的教育摆脱形式束缚,形成高强竞争力,要依靠教育。我们不能忽视文化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要注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着世界不同文化的冲突。在立足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国外有用的精华也可以吸收应用。另外,中外办学理念不同,在保证办学方针的情况下,实行相互渗透,丰富文化内容,使更多人享受到文化的盛宴;并且要保持不同的办学特点,把握合作与交流的方向,增强文化建设,保证合作办学正常进行。
中外办学由来已久,在满足各个国家人才需求的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有制度保障的教育资源,不管是教育模式还是人才培养方法,抑或教育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方专业学科设置对于本国的相关专业设置提供了借鉴,并且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提供了有益经验,对教育融合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效果,是教育发展的良好模式。最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对于合作本身是影响巨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使社会办学的前进步伐受到了阻碍。因此,面对问题,要发挥智慧解决,查出问题的症结,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并且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以此促进文化交流高度。
中外合作办学在高职院校产生比较早,而且效果相对显著。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更加活跃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活动能力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接受新事物也比较快。在合作办学中,学生应该在中外教学体系中,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大力吸收优秀文化,成为各个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和可用之才。但是,学生因为社会阅历不足,思想能力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对某种文化的定力不足,很容易被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民权思想,以及生活及消费方式所诱导,并且对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崇拜不已,反而对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了解不够。
教师要在中外合作教学中对学生予以积极指导,因为学生在这个时期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不健全,容易用长处与短处相比,影响对本国文化的积极和正确的认识,导致爱国主义情怀被弱化,也严重影响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这严重影响了中外办学的初衷,需要教师予以重视。
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需要相对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做支撑,部分城市生源学生容易负担相关费用,增加自己学习的机会,但是很多农村的孩子就很难支付了。家庭氛围的影响也很大,学生在不同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同。城市生源的学生受较发达的城市化家庭氛围影响,普遍表现出见识广、交际强等特点,但是同时问题也相对严重。有的学生对于物质的要求特别高,艰苦奋斗的精神就相对弱,好逸恶劳,自理能力也不强,个人意识又太强,这不单单影响了个人成长,也会制约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效果。有的同学纪律意识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并且自我期望过强,而在学习过程中又需要面对很多挑战,没有健康的非智力因素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后也可能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留学的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对合作项目的开展,如何让学生在合作项目中更能体现出其个人特点,这是一个学校办学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学校想有自己的特色,那么文化建设就要受到全体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是由教育制度施行的情况决定的,他们本身既希望得到优厚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又想得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因而,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不容忽视。另外,合作办学对外国不良文化的抵制缺乏力度,应该对学生的价值观予以多面性的塑造。
很多教育机构办学水平低,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多集中在成本不高的一些学科上,而对社会紧缺的一些学科的设置却很少,对于教育资源的引进也做得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能力和技术的发展起不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遵循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把精力放在谋取更大的利益上,只是盯着经济效益[3],而忽视社会效益,认为没有必要发展本身应该具有的文化特性,这种做法对于教育的长远建设十分不利。应投入必要的成本来进行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文化建设。
高职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校区,不能一味依赖于母体高职的文化辐射。优秀的文化传承势必要接受,但是对于文化建设而言显然不够。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以及方法一定要有别于之前传统的高职院校办学。从这样的氛围中,为学生营造一种高级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文化体验,使得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正确的思维,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物质文化是文化氛围构建的一个角度,它有直观性等特点,也能从侧面表现出办学资源和办学水平。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要着力打造艺术意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物质文化也包括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如在学校的显著位置集中设置宣传物等,通过物质展示渲染文化氛围[4]。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师生共同动手,让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要在规范化的程序与制度下进行与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外合作办学制度要体现自身的特点,不仅要对中外合作的办学目标予以明确,而且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存在的问题和剖析要彻底。既完善又人性化的中外合作办学制度才能有力的保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层次。另外,一定要严明纪律,加强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师生对制度的认可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制度文化建设,应使制度体系内的各项制度互为支撑,有机整合,不断完善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遵守行为准则,形成积极的管理效果,最终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5]。
学校在适量安排学生的课业和正规活动之余,也应加入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这在给师生增加乐趣的同时,也能丰富校园文化。中外合作项目应以独具特色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形式。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有目的有组织进行,并且合理有序地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活动的真正意图。在中外教师之间、学生与外教之间组织开展研讨活动,提升师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合作办学师生在面对不同教学文化冲击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行为来应对[6]。活动不仅要有实践性,而且要有社会意义,比如一些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等活动,应该鼓励积极举办。当然传统型的节日活动和运动会也不能偏废,要让师生共同参与。课外活动就是为了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主动报名。课外活动并且兼具教育功能,开展成功的课外活动也是种别样的教育形式。
[1]杨杰.文化体系构建的复合关系结构与当下反文化思潮辨析[J].现代传播,2016(10):72-76.
[2]关云波,荀利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11):73-75.
[3]侯炜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与对策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5-8.
[4]张鹏飞.“五位一体”:高职院校文化体系构建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02):98-101.
[5]李明清.教育价值观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7(4):114-120.
[6]曹霞.基于文化自觉的中外合作办学文化融合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7(03):30-33.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Yun
(Dali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5, China)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newly emerging thing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 a proper role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indispensable. Through the necessity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nducting for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strengthening mater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system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chool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urrent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and unapparent characteristic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cultural construction
G710
A
1008—6129(2018)01—0039—04
2018—01—22
张筠(1984—),女,辽宁台安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