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总是要把先人的劳动经验,生活习惯传授给下一代,以保证人类生活的延续和发展,这种以传授知识、经验、技能和启迪智慧为社会职业的人就是教师。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目的顺利实现,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三心”,树立两个意识。
所谓“三心”,即虚心、耐心、恒心,它是对教师的三个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三项基本品质。
1.虚心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前提。虚心,即是有虚怀若谷的襟怀。在教学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能够虚心地向他人学习,虚心地接受多方面的意见、建议乃至批评。
(1)向领导、同行学习,虚心地接受领导、同事的建议。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单凭个人的实践摸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同行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接受意见,向他人学习、求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来自学生的批评。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获得全部学生的一致好评,教师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学生受知识水平、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局限,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不可能全部公正、客观、准确,但教师必须得承认自己存在的不足,认真对待来自学生的批评。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可能接受领导或同事的批评是容易的,而受到学生的批评则感到难以忍受,他们无法接受学生的建议,觉得这样有伤自尊心。“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一个好教师会尊重他们的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处处关爱学生,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探索出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2.耐心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一位教师都有面对这样的情形的时候:一个并不太难理解的问题,教师虽然作了详尽的讲解,已经费尽唇舌,口干舌燥,可还是有些学生没有看明白,下课后还会向你求教。此时,一股厌烦情绪可能会油然而生,你甚至可能觉得他未认真听讲而徒生无名之火。但作为教师,努力克制自己的厌烦情绪,控制无益的冲动,再一次作耐心细致的讲解是必要的,你的任何一句表示不耐烦的话或一个表情都可能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危及师生关系,从而压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的耐心是教师意志品德中自制力的外在表现,所谓自制力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无益的冲动和激情,是职业修养的需要。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自制。教师工作是复杂的,不如愿的事常常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教师的头脑要保持冷静,以耐心的态度去说服学生和处理问题。记得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的亲和,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所以他们也会主动跟老师亲近起来。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美与丑的探讨,会使师生间更亲密,学生会乐于接受似朋友的教师中肯的、建议性的评价。因此,不论教师的个性特点如何,都必须学会克制自己,表现出一个教师应有的耐心,耐心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职业发展的需要。
3.恒心是教师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恒心是任何事业成功的保证,教育也不例外。教师要摒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一心一意,从一而终地为教育事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无怨无悔。作为教师,必须懂得育人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要求教师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以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所肩负工作的重大意义,要坚信自己的工作是光荣的、崇高的事业,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坚持搞好教学工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后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存在一蹴而就的想法,是当不好教师,搞不好教学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只有抱着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因此,恒心是教师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1.教师意识。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上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教师对工作、学问、人、事的态度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总是以其全部的言行和人格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学生的楷模和表率。教师对事业所表现的责任感和认真态度,能促进学生端正态度和刻苦学习;教师对学问精益求精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会形成学生完成任务时的一丝不苟的习惯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对他人的友善态度,会带动学生团结互助;教师的兴趣爱好也会给学生以影响。当然,教师的不良品德行为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如教师的坏习惯、口头禅也极易影响学生。一般说来,这种影响是无意识的,学生接受这种影响也是不知不觉的,但这种影响却非常深刻,全面、细致、牢固。
教师的示范作用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是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鉴别力差,表现为模仿性强,极易受到暗示。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学,但又缺乏自觉性和独创精神,常常是“依样画葫芦”。二是教师的威信,特别是被学生所崇拜的教师,更显出教师示范作用的重要性,甚至连教师的衣着风度也对学生起效仿性的作用。学生年龄愈小,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愈高,其影响就愈大。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学术修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大至教师的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品德修养,小至衣着风度、仪表、卫生习惯、口头禅、兴趣、爱好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好的影响,抵制和防止不良影响,防微杜渐,使学习形成良好的个性特点。教师始终要意识到自己是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表率,牢固树立起教师意识。
2.学生意识。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传授学生以知识,培养他们的技能。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否适应,教师的行为习惯学生能否接受是关系到能否达到预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接受能力和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而采取适合教学对象的教育方法,牢固树立学生意识,因材施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促进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
那种不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不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头脑中没有学生意识的做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它必然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工作的大敌。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具备虚心、耐心和恒心,树立正确的教师意识和学生意识,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