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
(深圳市福田区南华小学,广东 深圳)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很大程度上由生理机能等因素决定。因此,科学课程需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常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简单问题。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主要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引导者。所以,科学课需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其主动探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主动性。
低年段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萌芽状态,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特别是对新生事物有极强的求知欲。另外,低年段学生的注意为范围小,学习过程中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观察时,分不清事物的主次,感知事物时也常常不按要求,感知过程缺乏顺序性、不系统。对于科学实验这种身心合一的活动,低年段学生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针对以上问题,在小学低年段的科学课堂管理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讲故事,故事中有奇妙的想象、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每当听故事时,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就会得到满足。借题发挥,编写小故事,在低年段科学教学中深受孩子们欢迎。例如:教师在一年级科学教学时,给孩子们讲述一个自己编的故事《草原上的运动会》,故事情节结合教学内容贯穿始终,让学生都成为小裁判员,去测量草原上的运动员谁跳得更远。
一般来说,5~6岁注意力的稳定性为12~15分钟,7~10岁的为20分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演示,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但如果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穿插一些游戏、儿歌、口令、顺口溜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减少疲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年段学生处于可逆阶段。这一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学生开始依据自己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识到各种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可能不止一种,道德判断呈现多样化,并且开始重视同伴的判断,重视同伴和自己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认识到没有绝对不变的道德原则,规则是人规定的,也可以由人来修改。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课堂管理应更侧重在同伴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
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组内互相监督、组间互相比拼的方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组内,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活动交流时不能“七嘴八舌”,教师应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同伴之间要仔细听、认真听、想着听,从而学会真正的倾听;接着要学会讨论,一边讨论一边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要在关键之处指导学生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其次要学会思考和表达,学会完整地汇报本组的实验记录;再次,要学会记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活动过程、探究发现及结论,增加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表达能力;最后要学会操作实践,这是一个和组员间很好的交流机会,能充分发挥同伴合作的优势,培养组员的合作操作习惯。
中年段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纪律意识,但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师在管理课堂时需要民主与规范并用,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动机,并提出组内学习规范,使学生明白在上科学课的时候在小组内应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通过内在的成就动机引领和外在的课堂规范要求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从而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其次,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相互评价中,有助于激活学生内在动机,使其认真总结自己的行为,并思考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认为,高年段的学生由自律阶段开始过渡到公正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日常教学环节和课堂管理策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自我管理是高年段学生应该养成的能力之一,它是在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次实验操作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如认真听讲,上课不走神;如教师讲课时,做到及时回应,及时做笔记。科学高段课堂中的探究性实验较多,针对这一类的课堂学习,学生应该先听清楚要求,然后先进行自我操作,不懂的再小组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最后,结合格拉塞的自我责任感理论,增强高段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后的责任感,主动接受处罚,逐渐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1.进行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师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教师要关注有哪些学生听讲认真,并及时进行有效表扬。当教师提问而学生积极地回答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方案,增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地改正缺点以及解决学习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