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启金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大国崛起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然而需注意,我们虽然是世界金融大国,但还不是世界金融强国,世界金融强国都拥有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所以我们需要建设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向金融强国迈进。同时,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以及中美贸易争端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金融领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金融思想的基本架构,包括健全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等内容。这些重要论述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为新时代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2017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我国金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做好金融工作,首先要让金融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必须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必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如何让金融市场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仍然是各国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我们国家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我国货币池子里的水不少,但向实体经济传导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对此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而是要依靠改革开放加以破解,提高金融调控和服务的有效性。”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金融应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关注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未来,与实体经济实现利益共享。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金融体系如果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以钱生钱来壮大自己,则为不良的发展方式,一旦造成经济金融化、金融泡沫化,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伤害。
2、关于防控金融风险。防控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2015年11月3日,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表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17年4月25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明金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旨在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这些重要论述,针对建立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关键问题,坚持维护金融稳定的底线思维,坚持金融稳定在金融工作中的优先地位,为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
3、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深化改革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才能为金融业激发活力、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防控金融风险,从根本上也要靠深化金融改革。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要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在2017年7月14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4、关于发展资本市场。培育公开透明和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平台和手段。习近平同志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他在福建省工作时就强调“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功能,推动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2015年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之后,他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着力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功能,优化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使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显著提高。要创新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坚定了我们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和信心,也明确了资本市场的功能地位、制度建设等重要问题。预计从2014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从17.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将提高到100%左右。
5、关于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推进金融创新,创新国际化的融资模式,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关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彰显中国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健发展中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在多个国际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第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上,他指出,金砖国家要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金融机构等框架内协调和配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他深刻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并承诺“中国无意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球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抗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剖析了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与市场新需求不相适应的现实,提出创新发展理念、超越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的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思路,为稳步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推动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增长提供了有效方案。
6、关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抓手。2015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习近平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他还一再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要求金融服务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推动力。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当前我国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三个重点: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展科技金融,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层次结合,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民经济绿色发展。
7、关于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着眼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打铁必须自身硬”,深刻阐述了“党是领导一切的”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使命、自身责任的清醒认识,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强烈担当,也反映了事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当前,金融企业还存在一些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作风漂浮、庸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严上入手、从实处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监督执纪问责。
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正确,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稳定。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加强纪律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国际化的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习近平金融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八大以来推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指导新时代我国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战略部署。习近平金融思想,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1、习近平金融思想抓住了金融工作的本质,使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从国际经验看,1929年美国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都充分暴露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从国内情况看,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实向虚”问题,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金融之水难解实体经济之渴。金融业回归本源就是要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属于服务业,通过服务实体经济来获得自身的发展,才是强基固本之道。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也就是说,金融自身发展如何、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多大作用,取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程度。因此,推动金融发展,首要的是从根本上纠正金融的不良发展方式,促使金融和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进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改善间接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等的金融服务,才能让金融之“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木”。
2、习近平金融思想抓住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这件治国理政的大事。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总体上看,我国金融形势是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不忽视任何一个风险,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方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切实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金融既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风险集中高发的领域,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就可能引发整体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都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当前,这些风险集中表现在银行不良资产上升、各类债务违约增多、互联网金融风险加大、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等方面。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全球债务水平超过警戒线等国际政治和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需要高度警惕。新形势下,我们对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危害性要有充分认识和高度警惕,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是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着力点。要推动经济去杠杆,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金融法治体系。坚持标本兼治、多方施策,方能防患未然、赢得主动。
3、习近平金融思想注重深化金融改革,科学地把握了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从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到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培育金融管理部门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再到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都是为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为金融安全筑牢体制机制的“防火墙”。
把握好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胸中有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又要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金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根本要靠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才能厚植金融业发展的制度基础,筑牢金融安全的防线。
4、习近平金融思想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培育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解决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高金融普惠价值,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无处不蕴含着大写的“人民”二字。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民”二字出现了203次,激发了强烈共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心系“人民”的初心和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里,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金融业更不例外。
从金融业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摆正金融经济增长与改善百姓民生的关系,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关注和解决群众资金融通中的实际困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要,发展好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金融与民生紧密相连。我们的国家财富、人民财富主要体现在金融体系中,金融工作要按照十九大的部署要求,尽心尽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我国金融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使命。
民生安全领域涉及面广,其中金融安全尤为重要。金融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生活,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一大主要需求。近年来,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风险出现上升趋势,金融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物质财富和金融生活的安全。
5、习近平金融思想不仅立足国内,更着眼全球,推动金融扩大开放,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贡献力量。当前,西方个别国家出现一股反经济全球化的思潮,保护主义情绪在贸易投资领域和货币金融领域弥漫开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有效方案,对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十字路口,我国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让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为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们要按照“金融支持对外开放合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跨境金融、商贸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交流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不断扩大国际金融“朋友圈”,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贡献力量。
6、习近平金融思想体现了“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加强党中央对金融业的集中统一领导。
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最根本的是加强和改善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金融决策科学化水平。各级金融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把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对金融业来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总体态势向好向上,但经济下行压力也比较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艰巨繁重,对我们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发展金融市场、改善金融服务,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政治上看,新常态要求党员干部有新状态,新挑战需要党员干部新作为、新担当。金融业的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提振精神、锤炼作风、展现新作为,继续谱写金融改革发展事业的新篇章。要扎实抓好金融企业党的建设,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为金融业健康发展、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夯实组织和人才保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直接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兴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近年来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对当前我国金融工作和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融领域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金融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对新时代金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阐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实践指南。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金融思想,推动金融工作创新发展。
1、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实体经济是大国经济之本,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根基,金融业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供给侧改革,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支持产融结合,支持创新发展,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系。要不断提升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智能制造、经济新领域(外贸新业态)、“一带一路”等的服务水平。要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制造2025、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各项要求,不断增强人民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满意度。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以便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严格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切实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平衡发展;要坚持市场化调控,加快推进由过去的计划调控向市场调控方式转变,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变,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创新调控方式和政策工具,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落实到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要把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落实好中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要求,在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在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发挥金融的“助推器”作用。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要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要抓住金融必须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前瞻谋划信贷布局,科学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投向。要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坚定不移支持“三去一降一补”。要加大融资保障力度,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补齐金融服务的短板,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助推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快速发展,支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要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要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在业务创新和转型升级上,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和加快经营转型,提升自身持续稳健发展能力。统筹抓好金融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利率市场化定价改革等落地见效,激发经营活力和价值创造力。要持续推动金融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做强科技金融、文化金融、能源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打造丝绸之路金融中心,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
四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精神,意在更好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重大问题。金融是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帮扶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关键一环。过去,由于“三农”的客户群体还贷款能力较弱,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村经济底子薄、资金周转比较慢,一些银行往往不热情不乐意为他们提供服务。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的逐步改善,“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在日益增强。金融业要重视普惠金融,重视金融扶贫,逐步扩大为“三农”服务的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五要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意义重大,也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金融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支持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实现东部地区率先优化发展,助力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金融扶贫和融资融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深入开展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保证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六要支持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明确将“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标志之一,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的新的部署安排。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绿水就是美丽。进入新时代,金融更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持之以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维护金融安全。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要加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我们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既要防止过度“放水”,又要解决流动性不足、防止不稳定的状况。宏观调控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加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正确的符合预期的宏观调控能够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要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预案,及时果断处理违约、破产事件,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和蔓延。这是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乃至宏观调控部门当前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今年以来,实体经济继续下行值得关注,同时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警惕。当前,货币信用总量增长乏力,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环境偏紧,特别是对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增长放缓;信用债市场违约增多,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降。加之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贸易冲突呈现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稳定市场主体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信心,注意极端的集体规避风险行为,避免不约而同地抽逃资金而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启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预案,及时果断处理违约、破产事件;要考虑隔绝我国货币供给机制与美元、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关系,为防范外部冲击做好准备。要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为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铺路搭桥,扩大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盘子。作为一个正在全球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摆脱货币政策被外汇储备动态绑架的困局,要使国家外汇储备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更好更有力地为国家对外战略服务。
三要抓好各类风险的管控,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抓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前瞻谋划信贷布局,科学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投向,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坚定不移支持“三去一降一补”。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持续强化内控合规三道防线建设,坚决保证金融安全稳定运营。要坚决维持和巩固信贷资产高质量,强化“新增、潜在、逾期、不良”四位一体统筹管理,持续推进信贷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适应创新驱动的新要求,激发金融活力。要突出抓好交叉性输入性风险管控,进一步明确跨市场业务发展的方向、重点和模式。要统筹抓好汇率风险、国别风险和境外机构合规风险管理,坚持审慎稳健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此外,股市风险不容忽视,也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特别是上市公司股东质押融资和杠杆资金,有的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进入股市,有的通过私募基金由信托作通道进入股市,国家对市场上的这些杠杆资金需要从严整肃。
四要围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筑牢金融风险“防洪堤”。坚决落实中央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防范和化解风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时监控金融资产质量,着力抓好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风险管控,切实守住风险底线。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创新发展,在发展中防范风险。要创新运用市场化债转股、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帮助实体经济降杠杆,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要把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融资保障力度,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补齐普惠金融短板,深入实施金融扶贫,切实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助推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快速发展,支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筑牢金融风险“防洪堤”。
五要依法追究违法金融行为的法律责任,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行为。要时刻绷紧防控金融风险这根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始终保持打击非法集资犯罪的高压态势,有效维护正当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要切实加强破产案件审判工作,畅通“僵尸企业”的依法退出渠道,有效发挥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制度在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功能,推动存量资产重组,优化资产增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要及时依法妥善处理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避免引发区域性风险和群体性事件。
要强化制度建设,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及时发布指导性案例,依法开展金融审判工作,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发挥司法的规范、指引作用,完善融资担保方式,增强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审慎对待金融创新,加强对风险投资、对赌协议问题以及涉房地产、民间借贷等案件的研究,切实保障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六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推进企业去杠杆,防范化解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要紧密配合金融改革和金融监管机构调整要求,支持、促进金融监管机构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推动和保障金融监管机构依法行政。要建立健全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通报工作动态,加强信息共享,有效协调相关事务。要加强对重要金融产品、重点行业风险问题的专题调研,高度重视潜在的金融风险,强化防范化解风险的应对措施。要在全国范围内总结风险化解的有效经验并复制推广,探索化解金融风险的多元化解决机制。金融机构要充分挖掘运用大数据服务,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科学研判,对普遍性、趋势性问题,及时提出分析报告,为相关金融决策提供参考,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发挥积极作用。
3、按照习近平金融思想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金融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债券市场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博鳌论坛的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深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实施好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规范发展。
一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完善政策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品服务,做好配套金融服务。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资产结构。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行业信贷政策,加快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主动把业务重点切换到先进设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切换到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新经济,切换到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的产业行业,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丰富新时代服务“三农”内涵。加快出台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全面突破行动方案,着力打造服务“三农”的新品牌、新优势、新亮点,当好金融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金融服务。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强化资源倾斜,发挥集团合成优势,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提供综合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在支持和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围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大力发展民生金融。加大消费、养老、医疗、健康、文化等行业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相关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开辟金融服务的新阵地。
二要破除金融向实体经济传导的体制机制障碍。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发力。我国货币池子里的水不少,但向实体经济传导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对此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而是要依靠改革开放加以破解,提高金融调控和服务的有效性。具体来看,一要在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框架下,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加大定向调控力度,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小微企业,降低服务收费。二要加强对信贷的分类指导,做到有扶有控。三要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作用,加大对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四要发挥国家引导基金、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等作用,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培育经济新动能。
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金融服务工作。金融服务工作要配合创新驱动战略,更好地服务民生,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无论是直接给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和产品还是提供间接服务和产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都需要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以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加快发展,这必然对金融服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国外发达的金融服务市场和不断创新的金融服务工具,也使我国金融服务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切实增强金融服务意识,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坚持不懈地协调、推进和管理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四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服务“三大攻坚战”。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必须有“新作为”。要紧紧围绕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特定贫困群众,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政策资源保障,把金融扶贫工作做得更加精准、更为有力、更富成效。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辟绿色金融“主阵地”。要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绿色金融三年规划,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投行、绿色消费金融,着力打造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绿色金融体系,为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金融智慧。
五要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对外开放步伐。要按照以我为主、循序渐进的方针,不断拓展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的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能力。随着我国贸易投资方面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金融方面的对外开放也要加快。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特别是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喜的是,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全部跨境收支的比重已经接近三分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逐步筑牢。近年来,沪港通和深港通陆续推出,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打开了新的联通世界的渠道。以我为主,我国还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中非合作基金、中非产能基金、中拉合作基金、中拉产能合作基金等,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也要看到,对外开放整体水平,特别是运营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六要遵循金融规律,进一步加强金融立法、司法解释和各项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一要发挥金融立法对金融改革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金融立法尊重和体现经济金融发展规律。在金融立法工作中,要注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设定自身权力与责任,确保金融立法尊重和体现经济金融发展规律。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立法调研,拓宽社会有序参与金融立法的途径,吸收合理意见建议,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要与时俱进及时推进金融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工作,统筹做好金融立法的立改废释工作。二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授权,加强监督执法,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开展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业管理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三要规范实施行政许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同促进有效履职、优化结构和转变职能相结合。
4、要切实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金融工作方方面面,维护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建和人才工作,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坚决贯彻好“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个重大政治原则,切实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确保国家金融安全,金融机构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自觉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建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扎扎实实抓好金融企业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加强纪律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使金融行业的干部员工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二要增强遵规守纪意识,始终做到守纪律、讲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首先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坚决服从党的组织和党的原则,自觉接受党纪的规范和监督,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第二是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既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金融机构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也不能把组织纪律当作耳旁风,不接受监督和约束。第三是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主动工作,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营造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和谐氛围,树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第四是严格遵守廉洁纪律。进一步强化廉洁从业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强化制度建设,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以铁纪铁规带出过硬队伍。
三要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题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突出政治思想教育。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懂、悟透、弄通、做实。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贯穿于主题教育全过程,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者要突出两手抓两促进。主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一手抓金融改革发展,一手抓金融风险防控,要把主题教育与更好地履行金融机构的职责结合起来,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勇于直面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切实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落实。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金融思想,牢牢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健的金融支持,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