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燕
(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江苏 太仓)
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分析了小学体验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而就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体育知识,健康行为,体育精神。就学生体育素养方面来讲,先天因素只占少部分,而良好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更多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其中,成长环境和健康引导在体育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过程,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具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孩子的体育素质培养应该从小抓起,积极引导青少年并灌输相关的健康知识,使他们从小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着重大改变,国家在不断的发展和强大,社会在人才需求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准则。教育部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及国家对人才的新要求,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细化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制定了符合学生各发展阶段的核心素质体系。随着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国家、学校、教师及家长也更加意识到核心素养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国家加强了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投入,学校更加注重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老师和家长也加大了引导力度。将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全面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把握体育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的重点,解决好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不断积极响应国家新课改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内容,全面培养适合国家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全新人才。
体育知识是指:关于人体健康和体育理论的介绍,包括体育活动、体育素质培养、体育能力考查、人生安全保护等内容,体育知识是实现青少年更快、更好发展的前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学好体育知识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在关键时候帮助他人。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体育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够重视体育知识和理论,在讲课过程中往往应付了事,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体育教学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对于体育素养和专业知识并不能充分了解和认识。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体育知识的传授,是当下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基本的体育行为培训是体育核心素质培养过程的关键。体育行为是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技能的锻炼、日常行为和自我评估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的初级阶段,缺乏对体育技能的正确认知,对各项体育活动的完成和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利用各种资源、严格按照教育部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全面促进学生的体育行为培养,从而培养孩子们对于体育方面的兴趣、提高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专业、系统的训练过程来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在具备了专业的体育知识和完善的体育技能后,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精神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一种习惯,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育精神,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素养的重要性,才会自觉地督促自己坚持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我们应该加强对孩子体育精神的培养,平时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孩子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该结合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制,体育教师们也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制定出适合中小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