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8-02-24 00:02
新课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有效性数学

洪 珍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小学,福建 三明)

数学的实用性较强,受其特点影响,对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实际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也是小学高段数学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该如何提高呢?下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就在于对数学感兴趣的程度。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现在的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单调与枯燥,毫无趣味性可言。对此,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所特有的优势来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它可以将课本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也可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融入一些游戏元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内容时,教师适当地融入一些游戏元素,随机抽取题目让学生自行计算,比赛计算的速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将学生作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教师应该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自我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小学高段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同样也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多样化。如,“多边形面积”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多边形周长的知识,将周长的计算方法与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另外,还有类比法,使用有关事物或道具,让学生在直观、真实的实例中,加深认识。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张圆形的卡片,用“1”代表整个圆形,再以代表半个圆形,之后就以此类推,教师随时将卡片剪成不同的部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分数。

三、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1.以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就会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还能让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将数学课堂转变为“以生为本”的自由课堂,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师只需要从旁指导以及控制课堂纪律即可。如,在学习“倍数”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发表意见,或者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在分析与演算中掌握有关知识,教师再做最后的总结与指导。

2.加强数学课后练习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下的运用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应该是少而精,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课下能够自由探索并找出答案,教师只需要及时地给予正确指导,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有效的教学评价,正确引导学生

传统的教学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上课是否认真、学习是否努力的评判标准,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的好坏不是评判学生学习状态是否良好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应该予以表扬与鼓励,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肯定他们做得好的一面,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加深,教师只有严格遵循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采用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未来的发展与创新。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有效性数学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