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02-24 00:18
新课程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学校

舞蹈是现代人类表达审美意识、思想情感和生活形态的艺术形式,其不仅有广泛的覆盖性,还具有一定的纵向深度,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学习者的审美情操和社会生活状态。然而,我国教育领域对于舞蹈的重视性相对不足,更因应试教育主导学科选择意识,导致青少年学习舞蹈的机会被剥夺。这无疑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在艺术层面的审美能力。故此,本文以“校园舞蹈的春天”为出发点,探讨校园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舞蹈教育领域有所启示。

一、我国中小学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1.美育界定的模糊性。舞蹈作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学校和教师群体对于舞蹈的认识仍留存在特长教育层面,认为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在于具有特长,而并非陶冶情操。在如此明确的“功利主义”思维的影响下,造成舞蹈特长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出现。事实上,我国现行教育中,包括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均以特长生的模式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主要专注于技巧,而忽略艺术美学的感受。对此,国内大量学者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并指出合理的培养方式。但是,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和学生仍维持在错误的方向上,最终促成当前美育界定模糊的现状。

2.中小学舞蹈教育的不彻底性。21世纪后,应试教育概念及其培养方式已遭到全社会的抨击和反对,国家层面也对此提出了重要意见。国家教育部门表示,中考、高考作为当前教育相对公平的手段,并不意味考试是学生发展的唯一目的。应试教育的废除,并非对考试的废除,而是改变教育者心态。然而,应试教育对教师奖金和职称的影响,促使其必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坚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很多学校即使建设了舞蹈教室,也不会得到充分利用。一些学校甚至将舞蹈教室的资金用于应试教育上,导致学生舞蹈的学习空间和时间遭到剥夺。从以上情况来看,无论学校是否配备完备的师资力量,在学校领导和教师态度不认可的情况下,学校的舞蹈教育仍很难开展。

3.现有舞蹈教师队伍的非专业性。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早已遭到学术领域的诟病。我国当前舞蹈教师均是高等院校毕业,在个人技术和艺术理解水平上也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准。但是,教师在舞蹈层面的个人能力,并不完全代表其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审美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教师在个人审美情趣上的主导性,对教育本身都有着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上的薄弱,严重阻碍学生在舞蹈学习层面的发展性。

二、加强校园舞蹈教育的诉求与有利条件

1.时代呼唤普及中小学舞蹈教育。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舞蹈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重用。

第一,社会对人才提出更为全面的要求。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人才的要求以技能型为基准,所以高校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进而促使中小学必须为学生打好基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由此,学生在基础培养层面也应当有所转变。舞蹈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审美意识的重要方式,对于当前社会要求有着较为直观的契合性。所以,在中小学阶段鼓励学生参与舞蹈课程学习,并加强学校舞蹈课程培养力度,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学校对舞蹈艺术认识的不足,导致社会培训机构大量迸发。而社会教育机构的审查和监管不力,并不能够完全支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时代呼吁学校应当加强对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培养。

第二,舞蹈教育关系到我国舞蹈文化遗产的传承。从舞蹈教育来看,大多在社会机构学习的学生更关注现代流行舞蹈,如西方的poping、locking、hiphop等,对于传统舞蹈的关注较少,仅有部分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开设了中国舞、芭蕾舞等课程。对我国传统舞蹈,尤其是民族舞等方面的关注更少,很少开设此类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舞蹈领域的影响逐渐加深,中小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认识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民族舞的发展遭受到严重的滞碍,甚至可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被彻底淹没。所以,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民族舞的学习中,不仅促进学生在审美情趣和意识层面的判断,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发展。根据《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所示内容,中小学的舞蹈教育已不只是学校应尽的义务,更是国家发展应尽的责任。学校更应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有所重视。

第三,开展舞蹈教育是现行教育的内在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当前教育背景和现行教育体系下,社会、家长对学生教育已经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其中,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描述上,明确指出学生在艺术层面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所以,中小学应当积极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有序发展,从而深层次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其综合素质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从上述三点可以发现,教育层面本身对于学生舞蹈课程的学习有着相对客观的要求,同时其滞碍性与需求中心同源,并不存在培养学生舞蹈兴趣爱好而影响其他知识的学习。社会作为学生发展的需求主体,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层面的审美能力也有着相对客观的要求。故此,促进中小学学生的舞蹈培养,是社会客观需求的重要表象之一。时代的发展将舞蹈艺术融入教育领域,中小学更应借助舞蹈教育促进学生在艺术上的审美。这种时代性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基础素质的构建,更是其未来发展的坚实保证。

2.我国教育政策有利于在中小学开设舞蹈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国不断完善的教育体系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综合发展的空间。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小学、初中阶段开展国家教育扶持策略,以国家拨款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中,也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学生艺术学习的空间。所以,中小学阶段开展舞蹈教育,并根据不同地方文化和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对有价值的舞蹈课程,是实现当前义务教育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另外,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性、学习内容也有深刻的研究,明确指出了中小学应当开展的教育形式,且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提供多种教育内容的选择。在此背景下,中小学不仅应当落实教育政策,更应保障教育资源有价值的使用。否则,所浪费的不仅是国家税收为教育提供的便利,更是对学生发展资源和未来发展的无意义消耗。

3.比较充足的师资储备。近年来,艺术招生较大程度上成为文化课程成绩较差学生继续发展的渠道,而舞蹈作为艺术招生中重要的一环,也受到社会的广泛追捧。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于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已经达到了比较可观的基数,并能够保证中小学教师的供给。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小学舞蹈教育的人才基础得到了相对保证,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实现。同时,近些年的大学扩招,也为社会培养了数量可观的艺术人才,不少舞蹈专业毕业生通过开办补习班、工作室,或者在舞蹈机构从事舞蹈教育。虽然中小学舞蹈教师的收入可能不高,但基于工作稳定等方面的考虑,他们更愿意到中小学任教,所以社会上已经拥有较充足的舞蹈教师储备。

4.开设舞蹈课的教学条件要求不高。舞蹈教育的成本相对低廉,仅需要一间相对宽敞的舞蹈教室、一面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动作的镜子和为学生提供节奏的音箱。因此,学校可用较少的投入,便实现舞蹈课程的开设。相比于音乐、美术等中小学艺术课程,后者的开办成本都超过舞蹈课程。学校应当从成本层面做出客观的考量,有效利用这个有利因素,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今社会上已经储备了足量的舞蹈教师资源。学校只需向教育管理部门申请一定的舞蹈教师编制或采用临聘的方式就能够解决师资这一关键问题。

5.有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当前,社会对于舞蹈艺术已然有了相对客观的认识,学生家长对于学校开设舞蹈课程也保持鼓励的态度。事实上,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孩子掌握一门艺术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综合素质,塑造艺术审美能力,家长多会在课下为孩子选择舞蹈培训班等民间教育机构进行舞蹈学习。这些民间教育机构收费高,需要家长接送学生,不仅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消耗了家长的大量精力。而学校开展相关课程,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家长的教育成本压力,并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意义的舞蹈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一形式对于家长、学校、学生、社会四方面而言,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学生的舞蹈艺术发展为中心,通过对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探讨,客观描述当前社会、家长、学生、学校等多方面对于舞蹈教育的需求,并在特定层面提供一些相对可行的建议,希望能为学生舞蹈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希望教育领域能够客观看待我国中小学生舞蹈对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燕.浅议中学校园舞蹈创作[J].艺术教育,2017,(5).

[2]王霞.试论让舞蹈教育走进中小学校园[J].中国校外育,2017,(6).

[3]易川学.推广体育舞蹈课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学校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学校推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