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晖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美术教学逐渐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社会对于美术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如何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让美术教学植根于生活,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每个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美术素养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美术教学从最初的简单教授学生绘画技巧,逐步转变为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全新阶段。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作者经过思考,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从而忽略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美术本身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这种狭隘的认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于美术的追求,降低了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懂得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先让他们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再让他们进行主动思考和研究,进而才能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提升他们的美术水平。
例如,在教授小学美术二年级《影子大王》的时候,我在上课之初先给大家出了一个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就在脚下面,谁也抓不住。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后马上回答道:“是影子。”“那如何才能将它们抓住呢?”我接着问大家。大家都摇摇头,表示没有办法。看到大家垂头丧气的模样,我将学生叫到了室外,开始进行“游戏”,我先让全班的男生站在太阳下面,摆出他们认为最帅的动作,并且让他们保持着这样的姿势,接着让女生观察他们的影子,并且根据影子和人的造型对比,总结出规律,接着让他们互相交换,由女生进行“表演”而男生去观察,在大家都进行一轮表演以后,我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将他们观察到的影子抓住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我们把“影子”画出来,不就是将影子抓住了啊。看到学生想出来了办法,于是我给大家布置了课堂作业:根据你自己的观察,画出你观察的人物形象。学生听到我的话以后,纷纷开始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就将自己观察的人物形象画了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性,进而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作品中揉入生活美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对一些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进行积极调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进而丰富他们的创作素材,让他们在创作中加入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融入他们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在教授学生二年级下册《左邻右舍》的时候,我先让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家里的窗外都有什么景色,并且将它用语言表达出来,接着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现在教室窗外的景色,之后,让大家通过想象,虚构出自己最希望的窗外景色是什么,并且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绘出来。学生听到之后,开始慢慢回想起来,不一会儿就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三、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我们美术教学也可以利用这样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雕塑或者特色建筑的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大家提供一些经常可以见到的各种雕塑,为大家分析这些雕塑所蕴含的意义,明白这些雕塑美在哪里,好在哪里,进而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以及懂得这些雕塑所蕴含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大家展示一些世界名画,并且为学生提供这些图画的资料,让他们明白它的“前世今生”。教师还应该从它的创作背景、市场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这些艺术作品,进而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引导学生表现生活,使作品更加生活化
在日常的小学美术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中知识本身的价值,还要注重教学中的生活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通过学生自身的艺术想象,创造出生活中的美感,进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大家一起画》的时候,我为大家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如毛笔、蜡笔、油画笔以及各色的橡皮泥和布条等,让他们用这些熟悉的东西将一些日常的指示牌做出来,如用来指路的路牌,告诫不要践踏花草的告示牌,节约用水的提示牌等,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它们一一做出来,并将它们放在应该放置的地方。
总而言之,要想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一定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行主动思考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华.联结生活,感知审美存在:小学美術生活化教学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4(2).
[2]陈美娜.小学美术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