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龙山农场学校 黑龙江佳木斯 156333)
从古至今,教育孩子一直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工程,它似一个熔炉,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融合在一起,才能炼出“好钢”。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家庭教育,它对学校教育来讲,既不可忽视,也不能缺失,唯有引导,加强合作,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化。
当前,现代化进程迅猛推进,家庭教育更是面临新的挑战,这使得家庭教育同孩子的快速成长需要极不相适应。目前,一些家长还没有准确把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忽视了孩子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需要,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状态,甚至存在着盲目性。比如:要么期望值过高,要么漠然置之,要么过分包揽,要么放任自流,这就有形无形的加剧了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尤其给孩子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伤害。那么,怎样利用较好的方法让学校教育合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挖掘家庭教育的潜能,吸纳家庭教育的长处,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服务,是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运行机制、创建模式、形式内容上下功夫,既不抛弃传统教育的优势,又能够因势利导,结合新时代方便快捷的新媒体、新理念,开启家校沟通的新征程。
没有家庭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把家校沟纳入学校管理层面上来,创建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即从单一的“家访”转移到“互访”战略部署上来,变教师行为为学校整体行为,并纳入正常的制度化轨道。
在机构建设方面,建设以班级、年级组、学校为单位的三级家长委员会,并且家长委员会的代表是由低到高逐级推选产生,加大家长委员会成员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参与度,从而突出家长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家长委员会成员通过征询其他家长意见进行整章建制,每学年定期召开座谈会,主题围绕“研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问题”,以及“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展开。家长们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不禁让家长们参与度广了,也让家长能够与学校站在同等高度下管理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自然而然同学校教育的步调整体化一了。如今在邱学华老先生“尝试理论”引领下,经过5年的打磨,形成了“精导-双试-速清”课堂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德育管理模式,让孩子们拥有话语权、决策权,让课堂爆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同时,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步入本地区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家庭教育。
家校沟通是有温度的。我们这些年始终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调研-研讨模式,并将其具体应用到家校沟通当中去。家庭、社会资源是学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此,我们积极创新家校沟通载体,搭建多种沟通平台,增加家校互动频率,让家校互动逐步升温,由共识到合作,由合作到双赢。
教育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我们从请家长到校沟通和打电话沟通转变为“走千家,访万户”。家长也由心不甘情不愿转变为积极主动热情招待,在学校实行中层以上领导采取包学年组管理制度,因此倡导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下基层”,参与到家访当中。由学校统一制定家访计划,确定家访主题,包括教养方式和时间管理等[1],明确家访重点,做好家访记录(包括视频材料),写好家访总结,尤其把亟待解决的问题纳入每学期学校的德育计划。家访主要找准家访的时间点,避开农忙和家庭节假日出游的时间节点。全体教师通过家访,既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又能够适时传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并且能够更好的反应家长需求和学生需要,更好的同学校的教育、教学对接,让家长感受到学校领导及教师对孩子的深切关怀。最近几年,学校百名教育人同一时间段阶段,放下身段,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家访,了解到家庭文化的多元化,和家长的交流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治学经验,家长也从旁观者清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请进来”是研讨,是参与,是提升,不是说说而已。学校下发权利给家长,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能动性。在我们学校,家长进校园已经实现了常态化。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明确学期任务,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具体的活动当中,为学校的最终发展出谋划策。如: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监考,教师成绩分析会,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校书香校园亲子活动,邀请专家专项讲座(法律讲座、心理健康讲座、禁毒讲座、安全消防知识讲座等)。“请进来”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学校和学校生活,参与学校的一部分管理活动,体会教师的辛苦,这样家长会更理解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良苦用心。正是因为这种家校平等对话与交流,越来越多的家长自愿为学校服务。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学校打造“一校多品”的新格局也彰显自身的魅力。2009年成为“垦区版画基点校”、2016年成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学校的快板、太极拳、太极扇学生全员参与,另外还开展速滑、书法等19个社团活动,有的家长及“专家”还被聘为校外辅导员,这些都让家长眼前一亮。
家校沟通永远在路上,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孩子,面对的是家庭和社会。每学期开学,学校组织校本培训,其内容之一就是召开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家访论坛会,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相互借鉴,为本学期的德育工作地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并作深入分析,如何更好化解家校矛盾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推进融习惯养成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为一体“青爱工程”的大德育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个体,展现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还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在家访的内容和形式上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除了“家校通”、“QQ群”、“微信群”这些“隔空交流”用于常规的信息沟通外,更倡导有温度的“家访”,从家长的职业、地域、经济、心理差异等角度解决难访的问题。
社会是发展的,教育也在发展,教育工作者更要与时俱进,倡导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就要不断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和沟通的技巧,提高工作的实效,为教育教学服务。
[1]李丹.帮助孩子过有效率的生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半月刊)2012年第3期: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