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小学 甘肃兰州 730000)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社会交往能力主要包括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种。良好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1]
家庭作为儿童出生后的第一生长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直接影响了儿童的人格和心理健康,而人格和心理健康直接决定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同时,社会交往能力也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2]
1.民主型教养方式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指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他们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父母也为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的指导孩子。
2.专制性教养方式
专制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在家里操纵着子女的一切, 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 享有无上的权威。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
3.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
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指父母一般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 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即使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 往往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对孩子百依百顺。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缺点既不制止,也不纠正,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4.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
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的家长最少肯定孩子,也最少打孩子,最少与孩子一起外出游玩,认为孩子最需要改进的是娇气。冷漠型是一种消极的教养方式。
基本情况:A、B、C、D是我们班的四个不同家庭的孩子。
性格及表现:A同学处在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之下,在班级里有较强的自我判断力和原则,思维开阔,作为班级的小班长,有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善于和同学沟通并在处理问题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敢于表达,乐于交流,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B同学是习惯性听从上级的命令并有力的执行,在遇到班级突发状况时处于依赖的地位,处理问题和交往能力欠缺。在同学之间的游戏中常常扮演“配角”。C同学性格鲜明,在班级交往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乐于发言并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在同学相处过程中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忽略对方感受。如遇到不顺心便会被激怒而产生矛盾。D同学属于班级边缘化的一部分孩子的代表,他们在班级里默默无闻,上课容易思想跑门,下课活动经常自己玩耍,遇到老师或者同学关注会出现怯懦的表现。在表达自己需求方面显现出“退缩”,但是这些孩子更容易与人相处,他们不争不抢,懂得用“忍让”来博取“关注”。由于家庭生活中的冷漠和忽视,这些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都不高。
典型事件:在我们班的“元旦联欢会”上,这几位孩子成为我研究的对象。活动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思考怎样在联欢会上展示自己,可以以小品、乐器、演讲、舞蹈和唱歌等形式,也可以独立呈现或小组合作 。
我仔观察这四个孩子的表情、动作、说话语态各不相同。A是他们小组的“小组长”,她做事有条理性,只见她拿出自己的小本开始做记录,接着组织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发言,在交流过程中,她很少打断同学,小组气氛融洽。拿到他们的节目单,我看到四个孩子都有节目,有合作完成的,有独立完成的。A同学不仅选择和本小组的同学合作,也有跨小组参与的内容。我惊叹一个小学生的多才多艺和她过人的沟通技能。B同学也是小组组长,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观察到该小组的积极性显然低于A同学组,小组成员你推我就,怯于表达,作为组长的B同学则是把发言的机会让给身边的C,同桌主意倒是挺多,其他三个人听得仔细,默不作声。在全班分享时,该小组C发言,她清晰大胆的表达了个人己见,他们小组要表演一个小品,然而C同学对自己小组内的分工则是采用直接安排,对自己的角色也是挑选自己喜爱的。D同学所在的小组孩子普遍较内向,他们是班级里最安静的小组,在交流中不急于分享,对于其他小组的主意认真倾听。我请这个小组分享时看到他们有点怯懦,只好给时间思考,几个孩子再次上台后上报的是独立完成的唱歌。
个案指导:结束后,我让A同学分享刚刚过去的“20分钟”,说说她是怎么构思和分工的。而作为老师的我,及时的将我观察到的进行点评,让孩子们意识到,老师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细微变化,进而鼓励孩子们合理科学的进行小组探究。
根据四种类型孩子的不同表现可以得出:最理想的教养方式是民主型教养方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孩子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家长应该努力理解孩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的建议:
1.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自信心,给平常和谐交往带来的乐趣。
2.做孩子的第一任朋友。父母是第一个与孩子打交道的人,如果在一开始和孩子建立信任,儿童的潜意识中待人接物是有信任感的,才会真实的展现和表达。
3.教会孩子具体的社交办法。父母的所思所想所为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孩子面前,我们使用文明的语言交流,孩子则用文明的语言交流;我们使用粗鲁的语言孩子则会使用粗鲁的语言。
4.创设情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对于儿童而言,“仪式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形式,他们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成长,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作为家长,我们主动的为孩子创造情景,帮助他们开拓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强化与心,将大人的知道内化于行。
5.及时赞美,巩固社交能力。所谓“赞美”不是空虚来风,而是家长对孩子的小小的“成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来引导儿童巩固已拥有的良好的社交习惯。
良好的家庭教养模式可以使儿童向着主动、友好的积极方向发展,而不良的教养模式会导致他们向着攻击性、反抗性等消极方向发展。
[1]关颖.《家庭教育方式和儿童社会化》
[2]陈鹤琴.《父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