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甘肃张掖 734000)
语文的学习几乎贯穿一个人整个的学习生涯,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但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越来越注重数理化生等理科科目,而渐渐忽略了对语文的学习。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很简单,及时平时不学考试也能及格,因此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学习。这种想法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是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1]
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构建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对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技能素质、道德素质以及较好的风度仪表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教师们更应该不断提升自我,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才有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目前,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培训德育思想、专业技能以及课堂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教师间应该多加强交流讨论,分享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此外,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大胆实践,善于归纳总结,使课堂教学跟上时代,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让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之渔”。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最优秀的老师不是教学生“学会语文”,而是教学生“会学语文”。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时期,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素养、习作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是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都需要教师的科学点拨。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口头交流和即兴习作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得到语言和习作等方面的训练。对于实际交流与习作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更正,以便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习作训练,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走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转变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多花心思,下足功夫,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学习竞赛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被分为小组,各小组在合作学习后,将本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与分享。教师还应评价哪个组学习的成果好,哪个学生回答问题又快又好又准,让每个学生既得到深入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又得到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同时,小组之间也会暗暗比拼,既有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也有团队之间的竞争,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整体提升在培养学生竞争和挑战意识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胜负观和恰当的方式方法,要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学习技巧,取长补短。在课余时间,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材在选文时,特别强调文章的典范性,所选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强调要从母语教育的角度,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指导阅读“文本”为主,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学的园地里深耕细作,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含咀英华。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并使学生以教材为范,学习解读文本的方法,实现学生的有效迁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思想及艺术特色,丰富多彩,甚至博大精深,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语文教学一直强调: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做到一课一得,集中突破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节课的重点,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问,是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入口。课堂中,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3]
在语文课堂上开展问题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了有效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重点知识,并通过思考领悟重点知识在整篇课文中的作用。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课文的重难点出发,先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有效解决,在激发了他们的语文思维活跃性之后,不断增加问题的难度。随着学生的深入探究,他们能联系课文的重点段落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掌握课文中蕴含的内容和情感,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在问题教学中,对于较难的问题,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