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传统音像出版业的转型思考

2018-02-23 03:58张颖雪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音像制品音像版权保护

张颖雪

(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 100010)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互联网+”入选《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这个热门名词不仅代表着流行和发展趋势,更是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来。

那么“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概念?通俗地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公式。这个公式看似是简单的加法,但其深刻含义并非简单的相加而已,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为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注入新的生命力。对于传统音像出版业而言,“互联网+”无疑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更强的生机,让处于困境,命悬一线的传统音像出版业成功转型,脱离困境,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传统音像出版业的现状和问题

传统音像出版业也曾有傲人的辉煌,最为鼎盛的时期,光盘年发行量多达上亿张,行业总额一度高达35亿元之多。而如今,我国仅有不到100家电子音像出版社,年利润额也仅有4亿多元。从巅峰跌至谷底,这其中也暗藏着许多的问题。

(一)怎一个“乱”字了得的版权问题

目前,传统音像出版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版权问题。在盗版猖獗的今天,任何出版物都难逃盗版的魔掌,音像制品更是如此,这有三个原因:

1.音像制品盗版容易。在卡式录音带(即磁带)、盒式录像带盛行的年代,虽然也有盗版现象存在,但对技术、设备要求高,并且盗版的质量也不太好,因此那时的传统音像出版业曾一度辉煌。但目前的音像制品基本都是光盘,即便有防盗版设计也根本难不倒各式各样的抓盘软件。正因如此,复制光盘变得轻松,并且成本低廉,复制出来的效果也不错,给了盗版市场极大的利润空间和可乘之机。

2.国人的版权意识薄弱。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2012年一项涵盖全国28个省份的调查报告显示,有87.56%的受访者表示曾有购买盗版图书、音像制品、程序软件的经历,有8.32%的消费者经常购买盗版产品,而从来没有购买过盗版产品的受访者仅占调查总数的12.43%。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购买盗版产品能获得和正版产品一样的体验并且花费更少,如果可以买到盗版产品便不会购买正版产品。而类似的调查在欧美国家的结果却恰恰相反,面对盗版和正版的抉择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正版。不难看出,国人对盗版产品已经形成了消费偏好,版权保护意识并没有在人们的脑海中清晰地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国人的自我版权保护意识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3.版权保护制度起步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尚有缺陷。美国在1790年便通过了《联邦版权法》,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版权保护起步晚了大约200年。欧美国家在长期的版权保护中逐渐完善了法律机制,法律机制的完善也造就了国民较强的版权意识。而目前我国存在对侵权行为约束不力、惩罚不当的情况,这就容易引起不良的循环效应,即低风险、高收益,抑或是匿名性原理作用下的法不责众的心理,往往会导致版权侵权行为的发生,而版权侵权行为又是低风险、高收益的。如此循环,导致侵权行为日益严重。近年来,尽管版权侵权纠纷案件的诉讼标的总金额在不断增加,但总体判赔数额并不高。由于版权纠纷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很多单位或个人即使提出诉讼并胜诉,也由于判赔额较小而得不偿失。因此,传统音像出版业要想“重见光明”,解决版权问题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二)载体形式单一并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目前,众多音像制品都以光盘为载体。近日,笔者的电脑在使用10年以后“寿终正寝”,于是采购了一批电脑零件来组装新电脑。在采购过程中,笔者发现,现在市面上很多电脑机箱已不再预留光驱的位置,有光驱位置的机箱被卖家们称为“复古机箱”。而以前安装系统必备的系统盘也“瘦身”为了以U盘为载体的PE系统。由此可见,光盘的使用率在大幅下降,光盘也将逐步被淘汰。终有一天,它也会像磁带一样被高速发展的科技终结生命。光盘本身也不易保存,容易被刮花、磨损,同时它的存储量也是有限的。而现在,云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需要存储到某个具体的介质中,不需要下载,便于保存,有海量空间,只需一台电脑和网络,你就能带它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它的优点数不胜数,也为我们指引新的出版模式和方向。

(三)优秀的独立音像制品屈指可数

目前,大多数音像制品都是以书配盘的形式,作为图书的增值服务出现。而独立音像制品由于版权得不到可靠的保障,极易被盗版,加之整个出版流程需要经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三审三校、装帧设计、生产包装以及宣传发行等一系列流程,其利润空间所剩无几。因此,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工作人员,都很难有热情去开发、制作优秀的独立音像制品,也许忙活了大半天,结果却不讨好,有些项目还是白辛苦,甚至会赔钱。

二、传统音像出版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成功转型

(一)明确“互联网+”时代的“游戏规则”,尽可能保护音像产品版权

“互联网+”彻底将传统音像出版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可传统音像出版物尚且不能免遭盗版的毒手,将音像产品与互联网融合起来,岂不是更难“防盗”?这就需要明确“游戏规则”了。首先,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监管,此外要多宣传版权常识,增强国人的版权保护与自主版权保护意识。其次,除了对音像产品进行登记注册以外,还需开发或引进音视频加密保护技术,如数字权限管理技术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通过公钥加密传输,私钥授权并验证解锁播放等方式防止盗版。与此同时,还可以制作包含版权信息的水印,让其与音像产品“捆绑”在一起。再者,可以采用免费试听试看,付费下载或收听收看全部内容的方式。近几年,虾米音乐、QQ音乐、腾讯视频、爱奇艺等相继开始付费下载或观看,抑或是采用充值缴费成为会员,获得部分下载或观看的权利。虽然最初付费方式招来了许多骂声和怀疑,但随着近几年国人版权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国人也慢慢接受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理念。最后,还可以采用民众互相监督、举报等方式尽可能保护音像产品的版权。只有解决了版权保护问题,有效防止盗版,才能保障作者、出版社的权益,从而促进作者、出版单位人员更有热情、激情,制作出质量更高的产品。

(二)打破单一的光盘载体模式,努力尝试其他出版新模式

1.网络出版。2014年12月,QQ音乐首次以数字专辑的形式独家发行了周杰伦的新专辑《哎呦,不错哦》,到目前为止,这张专辑在QQ音乐平台上已销售了超过17万张。这一模式立即在行业内引发了连锁反应。随后其他在线音乐平台也推出了数字专辑,许多流行歌坛大腕也纷纷试水。索尼音乐娱乐大中华区主席暨CEO徐毅认为,数字专辑的出现得益于对版权越来越多的保护和尊重,于是内容方、艺人方在资源上也愿意给予大力配合和支持,大家对于付费模式有了认同和共识,这是良性循环的开始。此外,除了与平台合作出版发行音像产品的模式以外,也有许多传统音像出版社开始尝试将音视频资源存储到云端,通过加密、授权验证等方式提供视听服务。

2.移动阅读终端出版。2013年3月,国内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手机客户端上线。时至今日,喜马拉雅FM已经能同时支持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车载终端、台式电脑、笔记本等各类智能终端。2017年11月8日,喜马拉雅FM入选时代影响力·中国商业案例TOP30。许多电台DJ通过喜马拉雅发布他们的音频节目,其中不乏知名主持人;还有许多原创音乐人,通过喜马拉雅发布原创或改编的音乐作品;不少知名的动漫配音师也纷纷入驻喜马拉雅;此外,“草根明星”也开始涌现,如《段子来了》这档轻松搞笑的栏目,单期节目播放量已高达63万次,并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及上百万元的年度冠名。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休闲时间碎片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手机、平板电脑、掌上阅读器等移动阅读终端成为人们在零碎的时间里学习、工作、娱乐的利器。并且这些移动阅读终端获取资源快捷且方便携带,因此成为大部分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传统音像出版社既可与这些移动阅读终端或APP应用平台合作出版音像产品,又可以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应用平台或者建立官方微信平台等发布自己的音视频资源,或将已有的音像制品转换为数字资源,让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解锁观看或收听。

无论音像制品是通过网络出版还是通过移动阅读终端出版,它都比传统音像出版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因为出版社可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而用户也可以有更好的产品体验,如在线互动、线上答疑、线下活动等。互联网能将作者、出版社和读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出版模式。

(三)盈利模式的拓展

传统音像出版业的商业模式基本都遵循“市场调查—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的固定模式,整个流程持续时间较长,获利空间所剩无几。而“互联网+”时代,音像出版有了拓展盈利模式的可能,如笔者在前文提到的付费下载、网上支付解锁播放等模式。除此之外,传统的音像出版无法通过广告模式盈利,而在“互联网+”时代,音像产品完全可以在产品中植入广告,通过广告盈利。

三、结语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传统音像出版业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将新技术和音像制品深度融合,应用更强大的技术手段保护音像产品的版权,努力尝试各种新的出版模式,积极探索可能的盈利渠道。相信传统音像出版业的困境只是暂时的。我们遇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所有音像编辑都应该有责任、有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改变传统音像出版业的现状,守护这个产业。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也对所有的音像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时刻保持对音像文化的高度敏感,掌握音视频编辑技术,了解互联网基本知识,不断开发、拓展商业模式及盈利渠道等。相信音像出版业能够东山再起、满血复活,再创辉煌。

[1]王岳,周秋刊.迈向数字时代的电子音像出版:坚守与期待[J].出版发行研究,2013(3):64-67.

[2]古丽巴合热木·木合塔尔.电子音像出版的困境与走向[J].新闻传播,2017(6):54-56.

[3]杨咏梅.试析传统电子音像出版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J].编辑出版,2017(10):83-84.

[4]杨楷.数字时代“音像+”新媒体出版探索[J].媒体观察,2017(16):65-67.

[5]文娟.全媒体时期电子音像出版业的对策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20):92-93.

猜你喜欢
音像制品音像版权保护
谈音像制品主题出版选题的切入点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中文科技期刊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出版发行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in “Paste” by Henry James
全媒体环境下国家图书馆音像制品服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