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新常态下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2018-02-23 14:01
关键词:导学常态共同体

(陆安高级中学 广东汕尾 516400)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部署的逐步落实,教育进入“新常态”,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那么,该如何理解“教育新常态”?一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成为常态;二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成为常态,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三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成为常态。[1]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教育新常态的特点。然而,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模糊认识,造成课堂形态千奇百怪,甚至出现了“高效课堂低效成灾”的问题。那么,在教育新常态下,如何科学打造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 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如何成为高效课堂“新生长点”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2]

一、正确认识教育新常态下的高效课堂

1.何谓高效课堂?只要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最多的收益,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度能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例如:广州象贤中学“三元整合” 导学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等等,都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范例。通过对高效课堂各种“教学模式”学习了解发现:不论哪种高效模式,其实质都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支撑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归根到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3]

2.教育新常态下的高效课堂。成功的高效课堂,首先是教育理念转变成为新常态,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其次是深化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再次是改变传统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新常态。

二、有效构建教育新常态下的学习共同体

1.何谓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课堂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团体,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2.教育新常态下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新常态下,“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3.教育新常态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并非简单的把几名学生放在一块,而是需要班主任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商量后进行均衡组合。教育新常态下的学习共同体如何有效构建呢?

(1)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则。原则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初建学习共同体,在学生相互并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C层。原则二:每组人数以6-8人为宜,一般为:AA-BBCC.每个班级一般分为6个学习共同体。原则三:除成绩外班主任老师还要考虑男女同学的搭配、学生的性格,学科特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

(2)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机构组织。学习共同体构建完成后,需要选择组长、学科课长、记分员等学习共同体机构组织。其中,组长角色重要,要慎重选择。

(3)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文化建设。学习共同体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是指,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创新性地给学习共同体命名、设计组徽、学习共同体宣言以及奋斗目标。隐性文化是指学习共同体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不断完善学习共同体宣言等显性文化,进而形成“合作共进的团队品质”,形成学习共同体的优秀品质和特色。[4]

(4)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评价。及时得到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课堂学习共同体评价要做到:参透赏识教育,物质奖励和语言激励相结合。

三、科学打造教育新常态下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

在教育新常态下,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科学打造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坚决走薄弱学校教学改革发展之路。

1.以课题为引领,走进高效课堂。本人申报立项的省级课题“薄弱高中(学校)导学型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是基于学校实际并结合新课标要求,以课题为引领,开展对导学型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引导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角色,走进高效课堂。

2.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推进高效课堂的突破点。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调整,教育者更需要考虑:如何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首先要抓集体备课。把学科组全员教师的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其次要把握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程序与方式、组织与内容、使用与评价。

3.新常态下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基本模式:“学情+导学型课堂+学习共同体”。要求课堂:一是体现主体性,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二是体现探究性,即指导学生按导学案要求,通过自己阅读、思考、讨论、实验获得知识,完成知识的构建。三是体现合作性,即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四、学习共同体研究是教育新常态下高效课堂“新生长点”

近一年来,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受到我校教师高度关注。学校把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引入了学校管理,引入了课堂,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在我校“雁行文化”的指引下,以校友、“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为命名的“敬文共同体”,来打造“雁行千里,敬德修文、互帮共进”的特色教育。将原来九(2)班的班级名称改为:敬文班,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把53名同学分为九组,让小组成员自主管理,自主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激活导学型课堂,深入挖掘学习共同体内化掌握的潜能,从“不想学”、“不愿学”、“不会学”到“我要学”、“我会学”、“我们学”的真正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无疑,“学习共同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特别是新常态下高效课堂的“新生长点”。

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在我国教育理论界虽已起步,但学习共同体在基层学校的研究尚属不多。我校把学校文化和高效课堂教育实践经验,与学习共同体研究相整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这更具创新意义。这种研究也是教育回归本质,回归“真”教育,回归“真”课改,进入“教育新常态”的体现。

[1]袁东顺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打造高效课堂[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4 06.

[2]李炳亭著 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3]戴维 ·H ·乔纳森主编.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小蔓等 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导学常态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