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细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福建 厦门 361008)
2016年7月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历史和未来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以非常深沉的历史使命感,聚焦于党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在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中,共10次强调“不忘初心”,频率特别高。此后,他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及不忘初心,不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的命题。解读中国共产党强调“不忘初心”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蕴,对于准确把握该话语的实质,引领人们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经过约40年的改革开放,GDP以每年平均约10%的速度增长,2014年达到10.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2014年人均GDP达到46628.5元人民币,比改革开放初期提高了约19倍[2]。今天的中国老百姓到海外,感受很深的是交流没有困难了。英国邦德街商店里的服务员,为了服务如潮水般涌来旅游和购物的中国人,都会说汉语。由于乐天集团支持在韩国部署对中国存在严重威胁的“萨德”,中国消费者霸气回应,纷纷拒绝购买乐天的商品,致使乐天集团遭受巨大损失。2013 年1 月22 日,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单方面就南海有关争议提起仲裁,2013 年2 月19 日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此后多次重申此立场。2016 年7 月12 日,我国外交部发布了两份声明,重申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以及中国不接受、不承认仲裁裁决的立场[3]。
昔日的中国曾满目疮痍、任人宰割。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从赔款割地的《南京条约》开始,一直到1901年共60年时间里,因各种不平等条约赔给外国侵略者的白银总数达到19.53亿两[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30万同胞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5]。“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6]。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在96年的历史征程中,努力改变中国的面貌,实现了国家、民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首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自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领导广大人民完成了解决温饱和实现小康的目标。党的十九大确定了走好第三步更为详细的战略规划,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分成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广大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其次,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自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以来,中国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实现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并维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和稳定。但是,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至今还没有实现与大陆的统一。国家的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智慧应对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最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导致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发达国家的高财政赤字风险和债务危机给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拖累,股市、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也给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带来不确定性。各国经济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欧洲高福利国家的经济调整面临强大阻力,欧美国家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英、法等国接连发生大规模罢工抗议活动。在国际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中国的开放水平逐步迈上新的台阶,以对话和交流的方式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发达经济体走了二三百年的路,中国只用了三十多年。但是,从整体来看,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并存。“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思想整体的核心价值命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即需要的全面满足、交往的全面实现、自由时间的获得、社会制度的保障[7]。从这些条件看,社会制度的安排,尤其是关于民生问题解决方面的安排,如舒适的居住环境、稳定的收入、较好的医疗教育条件等的制度安排,需要中国共产党加大力度。中国共产党只有逐步解决民生问题,摆脱资本对人产生的异化,引导人们真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逐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幸福生活的学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之后,在总结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与各种“左”倾、右倾错误思想作斗争,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不仅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践行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6]。共产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有足够丰富的物质资料,社会关系平等和谐,不再有剥削和压迫,每个人都摆脱了自己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由的人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恩格斯说过,共产主义并非离我们非常遥远,而是就在现实当中。共产党始终保持问题意识,在不断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中推进社会的进步。目前,共产党正在逐步解决民生问题、祖国统一问题、经济下行的风险防御等问题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引领全国人民朝着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毛泽东强调,只有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才死得比泰山还重。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了党章。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104次提及“人民”一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6]。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之日起,一直保持这种初心,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奋斗,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后, 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发展战略,在20世纪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当前,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落实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让人民共享,实现人民的民生梦、尊严梦和成功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要着力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历史上,我们党开展的“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和反对党八股”的延安整风运动,加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的统一和组织上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树立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先锋队形象: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纪委和各级纪委密切配合,严查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2013年6月,全党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3月,全党开始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扫清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当前,全党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党员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稳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6]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包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在巨大的胜利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执政自信和忧患意识,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引领人民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自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从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没有实行资本主义的土壤。和当今的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比较,中国也不能走它们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带来重大的积极变化。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众多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国内方面,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坚持初心,为广大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指引中国人民无比自信投入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康庄大道。理论自信,是中国人民愿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顺应时代背景和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中国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使中国人民在面临时代挑战时作出正确选择,维护了稳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目标。制度自信,就是要求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6],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的主体——广大人民,通过不断对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奋斗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升华,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认同体系,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不断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和新理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四个“自信”的坚强基石,它让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以百倍的信心,实现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美好愿望。
不忘美好初心,是实现伟大目标的前提。但伟大理想的实现,在于人们勇于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内涵,在当代仍然具有时代价值,是实践的基本内容。党的领导人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表率。习近平2015年9月出访美国,在西雅图演讲时说,自己19岁时从北京到陕西农村下乡,知道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政府的使命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用自己的行动在政坛上引领广大人民摆脱贫困。“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6]。只有坚持认真投入以生产实践为主的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方式的人,才能发现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解决实践中的矛盾,形成社会合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中国当前民生问题的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的达到,无不要求我们把握时机,只争朝夕,投入实践,创造出国家新的辉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时代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它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为出发点,把握和立足现实,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目标,给人民构建了明晰的关于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中国式行动方案。
[1]陆娅楠.蝉联第一制造大国 稳居第二大经济体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全球领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0-13(4).
[2]刘伟.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1):5-14.
[3]欧阳玉靖.南海仲裁案的应对及启示[J].边界与海洋研究,2017(1):5-10.
[4]相瑞花.试析近代中国的战争赔款[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6-82.
[5]刘燕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1937—1985)[J].抗日战争研究,2009(4):5-22.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7]李培超.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伦理主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28-34.
[8]毛泽东选集: 第 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