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菊
(海伦市第一中学 黑龙江海伦 152300)
在当今日益发展的中国,英语已成为中国人除自己母语之外不可或缺的第二语言。最初,人们仅仅是以好奇而陌生的眼光打量着英语这个“新生事物”。之后,英语逐步受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重视,能够熟练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和高考试卷都比较好地贯彻了”强化语境、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命题原则,增设了听力部分并不断加大赋分值,就是旨在加强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考查的重要举措。然而,各地中考和高考试卷虽然注重了对学生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考查,但试卷结构仍以多项选择题为代表的客观性试题为主;而口试、写作和翻译等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太小,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口语测试中,由于其评分较为主观,操作难,信度低,主观性试题更是常被排除在各级英语考试之外。由于中高考的导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质上这种现状与中学英语教学不无关系。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1]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学会考和高考,然而目前在这“两考”中还没有口语检测项目,因此他们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新教材教学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材中发排的大量的口语活动却因舍不得花时间而被师生置之不理了。
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2]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s)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还是那种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张板书的形式,缺少学生创造使用目的氛围和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这个问题尤其严重。在几乎任何一个班级中,学生们都可能倾向于使用母语。他们或是觉得使用母语更容易些,或是感到用英语与同学交谈不自然,或是母语能帮助他们隐藏英语口语能力的低下,在一些要求更高自主性活动中,比如小组讨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即使小组中有一两名学生能够积极地讲英语,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们也不得不恢复使用母语。[3]
设置切实可谈的话题。众所周知,语言情景对语言的产生是相当重要的。课堂上恰当的话题是营造积极语言环境的前提。它不仅能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开口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避免出现冷场的局面。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首先可以从学生那里直接征集他们所关心的讨论主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深入挖掘每个讨论主题,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课堂上,教师选定话题,但话题要新颖活泼,富有生活情趣。[4]
口语是语言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在信息发出者(speaker)和信息接受者(listener)之间传递口语信息的一种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口语教学不同于语音、语法、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的教学。作为孤立的个体很难实现这种有效的信息传递,因此合作型的课堂组织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合作型学习是建立在知识建构过程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把重心放在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知识共享、信息交流、共同思考、能力互补,强化语言的活学活用,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运用语言,而是在最真实的交流思想、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组织合作型口语课堂的过程中必须精心策划,选择适当的参与方式,监督小组的合作学习,掌握好任务分配,开展小组间的评比并及时给予评估和小结,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5]
利用扮演角色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角色扮演可使得学生在课堂之内就能体会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体,这有助于学生获得用英语交流的感觉。而且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涉及范围很广,有记叙文、说明文、剧本等。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章内容编写成许多与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剧本,然后教师就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会使学生乐在其中,更有利于学生口语的提高。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口语,要驾驭这门艺术,需要我们每位从教者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和探索。总之,教师应该将各种教学法融会贯通,以实现快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6]
参考文献:
[1]吴桢福.英语初级口语[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3
[2]冯涟漪,吴蕾.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5,(2):33
[3]闫丽莉.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42-46.
[5]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6):424-430
[6]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 J].外语界,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