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秋天
——“家乡的芦穄”儿童诗创作教学及反思

2018-02-23 22:43:37潘亚锋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儿童诗写诗诗意

潘亚锋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秋天的多姿多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指导学生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儿童诗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创作简单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展开想象

1.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学写诗。大家读过诗吗?写过诗吗?

(出示《夜书所见》,生齐读。)

这是古人写的诗,我们称之为古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师引读。)

这就是诗,诗歌是分行来写的。

2.想象训练。

(1)首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神奇的魔法游戏。想知道是什么魔法游戏吗?(师在黑板上画一竖)大家看,这是什么?

(2)这可不是普通的一竖。它呀,被施了魔法。看着它,展开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你想到了什么?(生答)

(3)在自己身上找找。比如,可以说:这是我的一根手指。

这一竖还让你想到了什么?在大自然里找找。

这一竖,还充满了感情呢,它是快乐。它还是?

【设计意图:诗离不开想象,离开想象的诗,就不大可能成为好诗。在写诗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构思、描绘、丰富和提高诗的形象和意境,使之更富有诗情画意,以便充分抒发感情,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二、欣赏图片,诗意表达

1.出示图片,示例诗意地表达。

(1)看到这一竖,我想到了芦穄。看,老师还带来了几节。它叫芦穄,(板书:芦穄)是高粱的一个变种,生长在我们南通、上海崇明一带。看着它,我想到了一些话。听老师读。(一节一节,那是甜甜的梯子。从夏天,爬到了秋天。/秋天来了,风儿吹得凉凉的,芦穄高举起火把,让秋天感到温暖。)

(2)你觉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你能具体说一说吗?(生答)

2.播放课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图片,边看边想,你还能说一些美妙的句子吗?

小组同学先交流,再来说。

3.自由表达,教师及时指点纠偏。

看着这芦穄,你能说一句美妙的话吗?(生答)

【设计意图:儿童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梦境、自己的追求,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美丽的,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奇特的。要让学生学会用诗的语言,表现美的形象、美的色彩,让他们受到美的感染、美的启迪、美的塑造。】

三、赏读小诗,体悟诗韵

1《.甜甜的秋天》

(1)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学会说一句句美妙的话了。有个小朋友呀,把美妙的话连起来,就写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出示:《甜甜的秋天》(黄渡亭)秋天来了,水果甜品比赛又开始了!苹果在做拔丝苹果,石榴在做石榴派,葡萄在做葡萄奶昔,芦穄在做芦穄酒,柿子在做柿子饼……谁的甜品最好吃?大家都来评一评!

(2)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具体说一说。(生答)

(3)想想诗中写了哪些形象?(生答)

(4)把几个小小的形象糅合在一起,(板书:形象)可以写成一首漂亮的诗,这是我们写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5)作者背景介绍。

知道黄渡亭是谁吗?他是咱们学校二年级的一个学生,他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写诗。在他的生活中,因为有了诗歌,他觉得生活更加甜蜜。

(6)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是爱生活、爱读书的孩子,我们的生活也是甜甜蜜蜜的。让我们读出这样的甜蜜,好吗?(齐读)

2《.秋天》

(1)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谁愿意读一读?(抽生读)自我感觉读得怎么样?(生答)同学们说说读得怎么样?

(2)生自由练习,再齐读。

(3)秋天用太阳的温暖、柿子和芦穄甜蜜的爱,让冬天慢点到来。一个充满爱心、喜欢秋天的孩子跃然纸上。

(4)让我们也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吧。一起再来读这首诗。

(5)是呀,只要世界充满爱,即使在冬天,我们也会感到温暖。诗歌中有了情感,诗歌就有了生命力。(板书:情感)

【设计意图: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只有把真实的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人。】

四、生活入诗,抒写诗情

1.思维拓展。

读了小朋友的诗,大家感觉写诗难不难呀?把看到的想到的合在一起,加入自己的情感,就可以写出一首首诗。

2.小朋友们在吃芦穄时,有没有发生一些有意思的事儿呢?(生答)有意思的事儿也可以写成诗。如果让你来写吃芦穄,你会写什么题目?(生答)

3.自由抒写,教师巡视指点。

【设计意图:诗主要表现美,而美是无处不在的,诗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全在于有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它。孩子们说到自己吃芦穄的趣事和糗事,为诗歌创作打开了思路,为小诗增加了趣味性。】

五、朗诵作品,分享诗意

1.学生把自己的诗作拿到展示台,大声朗诵。

2.师生激励评价。

3.教师给予适当的修改评点。

【设计意图:写诗的背后是阅读,是思考,是语言基础和文化积淀;同时,写诗还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培养、训练这些能力的极佳途径。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想象创意的旅行,学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才思,进行天马行空的畅想,所以写诗可以活跃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反思

课标要求“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所以,以学生真实生活为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表象,扩大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

芦穄在我们本地孩子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孩子们用自己熟悉的芦穄来学习并创作儿童诗,他们的认同感与积极性都很高,这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情。芦穄甜甜的,丰收的秋天更是甜甜的,我以《甜甜的秋天》为题,设计了这节童诗创作教学课。

1.充满童趣的童诗教学。

诗,是情感的文字。情趣在儿童诗中像一位亲切的、幽默的、快乐的向导。它引导着你走进诗的花园,使你有时微笑,有时陶醉;有时又使你沉思。在诗的花园里,你会流连忘返。在教学中,以“情”统领教学的全程,通过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适宜的方式,应该是“诗”的方式,应该是贴近儿童的方式。孩子们创作的童诗,充满童真童趣。孩子们的童言稚语,让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2.情感和知能双向并进。

诗歌语言凝练,感情跳跃,孩子们能不能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通过芦穄这一具体的形象用诗的语言表现出来呢?这成为教学设计的首要难题。经过思考,我采取了想象训练—诗歌引路—诗意表达的步骤,在教学伊始创设一个自由想象的情境,继而通过孩子们的诗歌引导其走进创作空间,把对芦穄的喜爱、对秋天的赞美作为一条暗线,双线并进引导教学的进程。

3.品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本课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想象训练开阔思路;二是美妙句子诗意表达;三是诵读展示分享诗情。教学的难点与重点都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即诗意诗情诗境的体悟表达。教学中让孩子们体悟田园生活,把看到的、想到的合在一起,用美妙的句子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用童诗来描述自己的心灵世界,抒发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猜你喜欢
儿童诗写诗诗意
诗意地栖居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3:14
教案《创作儿童诗》
冬日浪漫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学写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小鸟写诗
如何写儿童诗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学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被耽搁的诗意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