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德远(特级教师)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青岛嘉峪关学校)
要选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教师先要明确课题类型。课题类型主要有基础性研究课题(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教师的课题选题来源十分丰富,一是来自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来自教育理论文献资料,三是来自上级教育科研部门下发的课题指南。
纵观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且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教育热点问题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平时一定要关注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动态,掌握与自己选题相同或相近课题的研究状况、难点及研究方向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2016年我国新出台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框架”,2017年教育部长陈宝生又提出要进行“课堂教学革命”等,这些都是当前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热点问题。于是问题来了:“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革命”“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如何有效进行课程整合”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和深入研究。如果从以上这些热点问题中选出研究课题,既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又能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研究能力。
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教育的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中发现问题,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解决热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素养。
许多科研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问题意识,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而非“假想问题”,且问题亟需解决,有解决的可能性和普遍意义,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就可将其确定为课题。
一是教师可以从学生身上寻找课题。如,如何转化学困生问题。发现班里有学困生之后,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燕国材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IN)理论等进行全面思考: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学困的原因是什么,是智力问题、个性问题、学习基础问题、习惯问题?还是兴趣问题?……如果作为课题展开研究,当研究出学困的原因之后,再对症下药,辅导就会有针对性,进而有效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教师可以从教学困惑中寻找课题。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困惑,而且每个人不同工作时期的困惑也会不尽相同,这就为选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作为教师,如果能经常反思,善于从教学实践困惑中发现问题,也会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如,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我就不会运用,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关于自主学习的问题:什么是自主学习?小学生怎样才算自主学习?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有哪些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于是我围绕这些困惑确定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开展了几年的实践研究,最终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初步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出的课题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从这一课题形成的过程不难看出,选题时,紧抓教学中的问题不放,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再进行系统、深度的思考与研究,寻找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和途径,概括提炼,就能最终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三是教师还可以从教学经验中寻找课题。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积累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一开始往往总结提炼不出来,上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例如,二十年前,我的作文教学就非常有效,我经常向其他教师介绍经验。但那时由于理论研究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教学到底有效在哪里,有哪些理论依据等。后来,看了大量作文教学理论书籍,又结合理论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理性研究与反思,于是形成了“‘一点四线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这样一个课题,并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又经过几年的深度研究,从中领悟并提炼出了符合心理学教学规律的独特的作文教学法,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上,影响很大。
教学争议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尤其是在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新旧理念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新理念与实践的偏差也常产生众多争议。这就为从教学争议处选择课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记得在一次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有两位知名专家做了作文教学的报告。在谈到指导学生作文时,两位专家的观点发生了碰撞。其中一位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认为,学生写作文应“先写放胆文,后写规范文,即先放胆后规范”。另一位教学一线的实践专家则认为,写作应“先规范,后放胆”,他认为写作要先从仿写开始,在仿写中知其文法并规范写作的路子。
两种观点到底哪一种更科学呢?这一争议,点燃了我思考的欲望。在深度思考与分析之后,我确定了“作文教学中‘收放结合’的路径研究”的课题。之后,我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得出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从教学争议处选择课题,要进行深度分析和思考,辩证看待。发现教学有争议的内容时,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趋之若鹜、一味附合,而要潜心分析,研究出那些有争议的观点,看争议双方或多方的矛盾焦点到底在哪里、各自的观点到底是什么,据此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并确定课题进行研究。选题方向大致有四种:看各个观点的优势能否有效整合,就从争议观点的整合中确定选题;看自己更倾向于哪个观点,就从强化该观点的角度去确定选题;着力某一观点实践运用或改进,就以该观点的实践改进策略作为选题;不认同争议双方的观点,自己另辟蹊径,提出更加合理的主张,从而确定选题。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教学研究领域,也会发现自己教学研究的兴趣点。选取研究课题最好是符合自己的研究兴趣,且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比如,有的教师喜欢探究学生学习的课程问题,有的教师愿意思考教学过程问题,有的教师爱好研究作文或阅读教学问题,还有的教师则对学生成长感兴趣,等等。
如果教师能从个人的兴趣爱好着眼,从感兴趣的内容中选取喜欢的研究课题,则更易于开展研究。如,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对体现“个性化教育思想”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个性的研究感兴趣。我常常想,如果能针对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需求、潜能等各方面的差异,构建一种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课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就能激发和引导学生走向个性化的自我成长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构建个性化课堂呢?根据该课题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层次,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挖掘出一系列新颖的研究课题,如,个性化课堂的理念及特点应是怎样的?个性化课堂应如何选择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何制订个性化课堂的教学目标?其教学模式是怎样的?教学策略又有哪些?思考之后,我将以上问题逐个选做课题,这些课题横向有联系、纵向有衔接,逐个进行了细化研究,形成了一个关于“个性化课堂”的专题研究序列,经过几十年研究,最终在近二十种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关于个性化课堂专题的创新性课题研究成果,整理、提炼出版了《个性化课堂教学艺术》和《让生命之花自主绽放——语文个性化教学建构策略》两部专著,皆获得了省、市科研成果一等奖。结合课题研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在“第二届全国未来教育家论坛”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填补了个性化课堂研究的一个空白。
可见,教师如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兴趣,围绕专题,形成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序列,还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甚至是教学思想,其研究意义就非同凡响。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如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公布的重点课题,以及年度课题等,都是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在大方向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去选择跟自己研究方向相关和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相对比较容易些。另外,还有每年度颁发的招标课题《项目指南》等,对于其中的课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量力而行,将招标课题中的问题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研究情况的小课题。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意味着研究已经完成一半了”。掌握方法,选好课题,对于教学研究、发展教师、成就学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