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粉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漫川中学 陕西 商洛 726406)
作为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我的思想里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上课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是要一丝不苟的,不可当做儿戏,如此,方可不辜负课堂,不负“师者”的光荣使命。但在教育发展新形势下,我意识到,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存在着很大弊端的,它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很容易引导学生走上厌学的歧途。因此,我必须要迅速转变理念,以适应教育发展趋势,做一名“新”教师。
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磨炼,我也从中总结了经验教训,我认为对自己来说,目前最首要的任务便是要改变传统的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形式,要让教学形式活起来,把课堂教给学生,切实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新理念。而最基本的教学形式转变可采用的形式很多,例如将电影观赏引入语文课堂,在授课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互相渗透,或者将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表演呈现在语文课堂上等。教学要敢于尝试新形式、新事物,要在不断尝试、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而让自己的教学更趋于成熟、有效。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学,甚至还有课堂暴力存在,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极为不平等的。以上种种都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的,它们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长而久之,它将局限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沦为“被填充的鸭子”。
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之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将表演引入语文课堂就显得很有必要。表演将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源头活水,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头脑、手口都动起来,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消化吸收都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当然,表演的加入,并不是说要淡化教师的讲解,而是要把老师的讲解引导,与学生积极主动的表演结合起来,演、讲并行,演、讲并重,如此,必定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在演、讲并行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不能说一听说表演这种形式好,就不论什么课都要进行表演,时间久了,那样只会让学生觉得表演成了一种负担,或是一种打发课堂时间的娱乐,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表演这种形式与文本进行思考、斟酌,想想所要讲授的文本是否适合表演这种形式。戏剧这一体裁就很适合表演。人教实验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就是戏剧欣赏,在学习《窦娥冤》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进行了随堂表演。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让学生对剧情和人物形象都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且,表演的内容我只选择了其中的一折,其他几折让学生课后私下里进行,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一定要记得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事情才能做得完美,语文课堂上的表演也是一样,要切合实际。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要考虑的实际状况就是学生的接受心理和他们的学习水平。高一学生年龄在15—17岁之间,他们活泼开朗,乐于接受新事物,所以表演这种形式他们还是乐于参与的,也能够对同伴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是和重点中学的学生有差距。所以,在设计表演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过高,还要对他们多进行鼓励。只有这样,表演才能真正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表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但不能因为这些,就把表演作为课堂上的重中之重,那样只会使语文教学喧宾夺主。要知道表演也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只有表演,课堂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散漫的娱乐或游戏;而如果只有教师的讲授,课堂又回到传统模式,枯燥乏味,令学生厌烦,也会让教师自己感到不堪重负。所以,教师要对课堂上的表演和讲授做好合理的设计安排,将两者并重,完美的结合起来,教师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合作,并用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让演、将切实发挥自己的作用,让课堂教学获得成功。
语文课堂,演、讲并行,只要把握好“度”,一定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全方位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新课程改革赢在“新”上。语文教学之路漫漫,我相信,通过自己的积极进取,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进行探究,一定会促使自己在教学之路上越行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