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佳辉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 山东 莱芜 271100)
前 言 学界对于语文的概念已经争论多年,但直至现在这个概念依然有些模糊,很多人认为,“语文”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是指语言,这点毫无争议,但是“文”是不是只是指文字呢?非也,“文”不仅仅指文学,也应有文学的意思。比如当年最初设立语文学科的时候,当时语文学科的名字叫“文学”,这便是最好的论证。因此虽不能说语文就是文学,但文学出自语文,语文为基础,文学为发展,就如树干与枝叶的关系一般[1]。
语文的历史并不能从单独设科开始算起,那只能说是现代语文,从语文的概念出发,语文应该要追溯到商周甲骨文的出现,前前后后跨越了五千年。之后虽历经曲折,但从未停止发展,文学教育自然也不例外,自文字出现就有学者深入探究并发展。
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现象,如儒家学派、墨家学派、道家学派等,并且出现了一大批有远见卓识的学者,教育事业也随之出现极大的发展,之后人们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我国文化从此步入稳定的发展期。到了汉朝,私塾逐渐出现,当时教育从识字开始,并将书法作为基础,当教书先生认为学生已经达到一定积累时,便开始传授儒学。汉武帝刘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推动了语文和文学的发展。
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下,语文和文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不只是达官贵人,平民百姓也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学者不再是一个神秘的字眼,而是切实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于是唐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诗人,如李白、杜甫等名动一时,在统治者的支持下,文学地位甚至于超过语文教育,达到空前巅峰。
到了宋元时期,词曲达到鼎盛,使得文学教育历经改朝换代依然长久不衰,百家姓和三字经的出现显示着语文与文学的繁荣。
明清时期,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语文教育更为系统化,晚期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产生激烈的碰撞,语文教育中出现了中西相融的迹象。文学教育方面,诗、词、曲出现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小说的崛起,四大名著、《聊斋志异》等一批优秀小说相继出现,文学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到清朝末年,语文与文学不再只是充实精神世界,而是逐渐与现实融合,与社会有了紧密的联系,在育德育人的基础上与社会生活产生联系,形成现代语文的雏形[2]。
1.语文和文学的作用。语文和文学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国家后备力量和传承接班人的青年学生是下一代国家的主人,如果没有文化,他们就没有资格和能力去继承国家,建设国家,就无法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可能我们生在和平时期,并没有感受到国家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战乱时期,在国家灭亡之际,如果侵略者告知同学们从今以后你们将不能学习中国知识,把文字全部转换成他们的文字,你们将作何感想,所以我国传承了五千年之久的文化应是我们要拿鲜血与生命去捍卫的。在古代,会有一身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与叹惋,但在选拔制度成熟的现在,你不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抱怨,只要你有能力有知识,你也能实现舌战群儒的壮举,当然前提是扎实的语文功底。
2.语文与文学的内在联系。从人文教育的方向来看,文学应是归于语文,其相互之间是包含的关系。但从狭义的眼光来看,文学属于语文的第二个阶段,是更高级别的语文。这就类似于隋唐时代私塾先生育人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识别文字,学习词语,第二阶段是研究名人作品并融入自己的创作,在我眼里,这第一阶段的识别文字词语就称之为现代的语文,而这第二阶段名人作品的研究与创作就称之为文学。文学要达到一定境界就需要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而学习语文的一个目的就是创作文学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和文学可以说亲如一家,密不可分。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止止是苍白的文字,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对社会与自然的理解融入进去,作品就能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若我们只是学习语文知识,不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这样的作品,就是苍白的白纸,即使有再好的知识与技能也称不上是文学[3]。
在学生生涯中,语文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前提,如若你的语文功底不好,那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都是泡影,即使是数学、化学类学科时,没有好的语文能力,你怎么去审题?怎么去理解重点意思?回到生活中,你连和人交谈都感到困难,因为你不会组织语言,没有出口成章,没有妙语连珠,别人尚未了结你之前你就会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若再往后看,你去参加工作,语文不好你如何答笔试?面试时你若连语言都组织不好别人也会失去再了解你的兴趣。
文学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可以给读者创造一个美妙的精神世界,让读者深入进去,忘记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烦恼,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充实着正能量。即使是处在这个娱乐至上的世界,文学的地位依然高高在上,其他的娱乐方式如游乐场、综艺节目只是给你带来一时的开心,却是快餐式生活,而文学作品却能让你回味无穷,让你进入那个别样的文学世界,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好的语文功底,当你将语文学到精,学到通,出口即是文章,再融入你的思想与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你的文章即是文学作品[4]。
总 结 总之,文学与语文密不可分,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注意不要为迎合应试教育仅仅要求分数,将目光放远,多阅读文学名著,不要只是为了学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