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石江中心小学 江西丰城 331111)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强的语文修养以及语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是,不但要注意学生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养成,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否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理解吸收,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是否能够推动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某一阶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品格及能力。核心素养对学生有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相比于结果,它更加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其整个培养过程的体会与感悟。除此之外,核心素养还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很明显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由于语文学科有着独特性,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语文学科有助于抓住学生发展的契机,对核心素养的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不够全面,综合能力有所欠缺,因此,通过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重要。人的创造性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教学具备语言表达功能、文化创造功能以及思维训练的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
在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目标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语文能力素养和语文思维素养。尽管这需要在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但是仅仅通过知识的讲授是无法实现教育目标的。学生的语文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3]。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关注学生的发展,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在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语言运用、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密切相关,教师不要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将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例如教师在进行《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根据课文的主题,适当的进行延伸,让学生对于“什么是幸福”的主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但能够锻炼思维,还能够锻炼表达能力,从而通过这堂语文课,不但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语文能力。
根据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关系应该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引领和辅助的作用[4]。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由之前习惯的让学生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探究型的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形成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语文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养成语文学科的思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本着让学生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教学思维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古诗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教师自己向学生单方面的介绍、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记忆,这对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查找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资料、探究古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并整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和解惑[5]。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对小学语文进行素质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
[1]李勤.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转向[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9):8-12.
[2]刘娅.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转向[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38):34.
[3]朱娟.浅谈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转向[J].速读(上旬),2017,(12):211.
[4]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2015,(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