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概念初探

2018-02-23 17:57:5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客体滤波主体

褚 天 白 灵

(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00387;2.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300384)

一、“价值”与“教育价值”

要谈“评价”,首先必须谈“价值”,有“价”才能“评”,无“价”也就无“评”之说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何为“价值”。

1.价值

“价值”一词拥有广泛含义。它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价值”的解释为“①政治经济学上指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②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第一层解释是从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第二层意思,是价值的一般解释,具有高度概括性。

价值既是经济学范畴,又是社会学、美学、教育学等学科范畴,更是哲学范畴。我们要研究价值的一般含义,从哲学角度切入是最为恰当的。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上的概念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一般性。

在哲学意义上去解释,“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是指客体及其属性同主体的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这里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主体及其需要,二是客体及其属性。价值反映的便是客体及其属性对于主体及其需要的满足程度。当主体在某一方面存在需要时,客体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主体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客体及其属性对主体及其需求越满足、二者越一致,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

2.教育价值

明白了“价值”概念,将“价值”置于教育领域进行解释,即“教育价值”。简单来说,教育价值是指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中的客体及其属性与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1]

教育价值也包含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两个要素。教育活动、教育现象中的客体及其属性愈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我们说教育价值就愈高。

图2a是INS的姿态角,从图2a可以看出,卡尔曼滤波对航向角的滤波最快、效果好,对翻滚角和俯仰角的滤波效果稍差。图2b中滤波前的东向角速度偏差最大接近2rad/s,滤波后的角速度偏差降低到0.5rad/s以下;滤波前的北向及天向角速度偏差最大均接近3rad/s,滤波后的角速度偏差均降低到0.4rad/s以下。由图2c可以看出,噪声对姿态角影响很大,故对SINS姿态角去噪很重要,同时可以看出卡尔曼滤波效果很好。图2d中SINS的旋转角速度要比图2b中小一些,但滤波效果相同。由图2可以看出,卡尔曼滤波对舰船两惯导系统都有很好的降低噪声的作用,降低了观测误差,使对舰船姿态的观测更精准。

接下来看评价和教育评价。

二、“评价”与“教育评价”

1.评价

“评价”一词在我国由来久矣,《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中对评价的解释为“指评论货物的价格;还价。”《宋史·戚同文传》:‘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今亦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在英语中,evaluate(评价)这个词,是从value(价值)一词而来的,也是引出和阐发价值的意思。

由此可知,评价确是指评定事物价值。

从哲学角度而言,评价是指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美国学者格朗兰德(Gronlund, N.E.)认为,评价可以简单地用下式表述:

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2]

对事物进行量(或质)的记述,是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价值判断是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根据评价者的需要和愿望对客观事物作出评判,是一种客观性与主体性统一的活动。[3]

2.教育评价

评价是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可阐释为“在教育领域,一定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育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

关于教育评价的概念,学界已有许多观点,谨选取一些代表性定义加以学习、分析。

“教育评价”(education evalu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泰勒(Tyler,R.W.)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他认为“教育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毕比(Beeby,C.E.)把教育评价描述成“有系统地收集和解释证据,并以此作为评价过程的一部分,进而以行动为取向进行价值判断。”[4]

1981年,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综合性的界定,他们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和它的优缺点与价值判断的系统调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

由此可见,学界对于教育评价的概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丰富的过程,从最初的以教育目标为依据,到为决策提供信息,再到着眼于教育价值的判断,教育评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也对教育评价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刘本固认为,“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6]

王景英对于教育评价的界定:“教育评价是教育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目标的价值意义。

吴钢认为,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7]

胡中锋认为,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这些观点是不同学者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而得出的智慧结晶。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原来的一些观点也应与时俱进,比如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形式不断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助力事实信息的获取;教育评价的主体多样化,不再限于教育者,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已经进入这一领域;教育评价的目的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

就教育评价领域而言,评价主体、客体(如教育途径)在某些方面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本质内涵不会变,也必须坚持。一是教育评价以教育事实信息为基础;二是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三是其背后必然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作为支撑;四是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进步,实现人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育评价是指在科学、合理收集、分析教育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客体对主体需求满足的程度进行价值判断,助力教育改革、促进人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客体滤波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RTS平滑滤波在事后姿态确定中的应用
基于线性正则变换的 LMS 自适应滤波
遥测遥控(2015年2期)2015-04-23 08:15:18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论著作权客体的演变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基于随机加权估计的Sage自适应滤波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