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课本”为“学本”

2018-02-23 12:02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罗艳萍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本课前预习自学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 罗艳萍

课本是一位缺席的老师,而阅读课本就是跟缺席的老师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因其自身特点,致使刚接触该教材的老师都很难看懂,让学生自己看书,难度较大。因此使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的数学课一般采用教师教授的方法,但教师可能用尽了方法来教学生,学生却必须自己能学习才行。

数学中每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七分熟”的旧知识来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既然学生说到某个知识是从课本上学来的,索性就打开课本让他们看,这样就避免走很多弯路,省时高效。所以从学生的角度看,课本更是“学本”。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进行自学指导,这样课本就不仅是教师教学的素材,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那如何指导学生把“课本”变为“学本”呢?

一、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课本

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提出“关于一本书, 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问题”,那么对于一节课的教材也不例外。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总结如下:一是这部分内容讲的是什么;二是具体来看是怎么讲的;三是为什么是这样讲;四是学了这部分知识对学习有什么帮助。这样学生就能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对课本反复思考。

例如,研授《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分享自学收获:1.2×0.8不会做,但可以把小数变成整数。1.2扩大到它的10倍,变成12,0.8扩大到它的10倍,变成8。先算12×8等于96,再把96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学生边说边写0.96。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很多,如为什么要把1.2扩大到它的10倍?为什么要把96再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更有学生提出“1.2×0.8为什么越乘越小了?”从这些问题能看出学生的思维已逐步由呆板走向灵活。

二、教师要保障学生自学课本的时间

受教学任务限制,自学课本这一步有时显得很匆忙。教师往往让学生看书后就直接尝试做题,一部分的“优等生”能“比着葫芦画瓢”,而其余学生也就不知所措了。所以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静下心来自学。但是学生受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限制,自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多加引导,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课本的方法

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是思考,死记硬背公式定理并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在数学的学习中必须要有思维的反复操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对自身活动的反思,是对经验的反思。阅读数学教材,必须要主动发问,才能激活思维,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学贵有疑”。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发问:

(一)在不理解的地方提问;

(二)在出错的地方提问;

(三)在新旧知识的异同上提问;

(四)在数学规律上提问。

通过主动发问,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促使学生反复思考。

总之,数学教学不能因为课堂新知教学的新奇,而回避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要想让学生会学数学,首先应从课前预习开始,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提到“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加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应提倡课前预习,否则学会学习将成为空话。学生通过预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在知识新授过程中,联想预习的情况,进行反复思考,优化思维品质。因此,重视预习,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以此促进反思性思维的培养,这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

猜你喜欢
学本课前预习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