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减少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分析
——基于无锡高职院校的调查

2018-02-23 16:3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生源无锡毕业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就是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生源的总体下降,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凸显。为此,本文就生源减少对高职院校影响及其应对做了探讨。

一、生源减少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1.生源减少对各高职院校招生的影响。(1)对生源数量的影响。近三年来,无锡各高职院校在招生计划的设置上没有大的变化,无锡有三所院校的招生计划超过4000,分别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划不足2000的江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办学点三所学院,其他5所学院的招生计划都在2000到3000左右。从各学院的录取情况来看,计划较多的三个学院和较少的三个学院在录取人数上只有略有小降,但是其他5所院校在招生人数上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录取率下降幅度也比较大,特别是2016年的下降幅度基本都超过了15%以上。

(2)对生源质量的影响。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随着近几年江苏生源的进一步减少,无锡各高职院校录取的生源质量也有一定下降。录取分数线是生源质量的直观反映。2014年无锡高职院校文科类的分数线最高的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55分,最低的是省控线190分,只有4所学校在省控线录取,还有江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和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只参加注册入学;2014年理科类的录取分数线中只有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231分高于省控线的,其他学校都是在省控线或低于省控线录取的。到了2016年,文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还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67分,剩余学校都是省控线录取;理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24分,其余学校还是省控线录取。从2014年到2016年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可以看出,无锡各高职院校除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其他学校的分数都有明显的下降,从普遍在省控线录取的情况可以看出,院校的招生计划基本都没完成。

(3)对生源性质的影响。生源性质主要看生源的文理科比例和生源来源。从2014年无锡各高职院校的录取数据来看,文理科录取人数基本持平,理科人数稍大于文科人数,文理科录取比例基本控制在1:1.6左右,但是从2015年开始,无锡各高职院校的录取人数中已经有3所学校的文科录取人数大于理科录取人数了,到了2016年,只有两所学校理科录取人数高于文科,其他学校录取学生均是文科人数大于理科人数。从文理科人数的变化趋势,侧面反映出生源减少的变化现状,江苏生源都在进一步减少,减少的理科生速度远远大于文科生速度,这就导致了理科生源录取人数每年都在下降。无锡高职院校外省招生计划进一步增加。从2015年开始无锡各高职院校扩大了外省招生计划,从最少只有3个外省的招生计划扩大到了2017年的最少14个外省招生计划,从2015年到2016年每个学校投入外省的计划量最少的增长了6%,最多的增长了81%,平均涨幅超过了35%。各高职院校招生外省省份重合率比较高的是安徽、浙江、山东、四川、甘肃、江西、河南、云南、江西、贵州、福建这11个省份。外省招生计划的投放增加是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减少的一项缓解举措,把省内严峻的生源危机通过外省生源补充缓解。

2.生源减少对各高职院校就业的影响。(1)生源减少对各高职院校就业积极的影响。①就业率保持稳定。从各高职院校2014到2016年毕业生情况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校毕业生人数开始减少了,其余学校毕业生人数基本维持原来。从各校的就业率可以看出,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还是基本处于增长阶段,虽然增长幅度不大,2015年各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7.69%,而2016年各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97.97%。②平均月薪小幅增加。江苏省2016届专科毕业生实际月薪平均为3334元,无锡高职院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363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个收入水平又高于2015年3294元的平均水平。从近两年公布的全省平均月薪前二十位的专业中有包括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网络系统管理、软件技术、国际金融、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工程技术8个专业在无锡高职院校中有开设。③江苏各城市招聘江苏高校毕业生比例增加。从2015、2016年江苏各城市用人单位招聘江苏高校毕业生比例可以看出,每年都是在逐步增加的状态,2015、2016年比例最高的是南京、苏州、无锡,2016年江苏省内除了南通和连云港两个城市略有下降外,其他城市都有所增加,涨幅最大的城市是徐州和泰兴,每个城市录用毕业生比例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业岗位的充足。

(2)生源减少对各高职院校就业消极的影响。①工作满意度下降。无锡11所高职院校在2015、2016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中对工作满意度一项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学校的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在2016年有所下降,降幅最大学校的学校超过了8%,但是也有部分学校逆势而上,有一定比例的上升,其中民办院校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普遍比公办院校高,2016年某民办院校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达到了92%,超过了无锡高职院校平均水平80%近12个百分点,另外无锡有7所学校并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从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反映出生源减少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一定影响。②毕业生对就业服务满意度减低。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就业课程指导、招聘信息提供、就业派遣等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近两年无锡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有所下降,公办高职院校的满意度普遍高于民办院校,其中民办院校满意度最低的是69%,公办院校中满意度最低的是82%,满意度最高的则达到了97%,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从满意度中可以看出服务质量差距比较大,生源减少导致高校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学生满意度降低。

3.生源减少对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1)现有专业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以2016年无锡各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录取情况来看,专业间生源差距比较严重,有的专业生源充足,反之有的专业生源严重不足。最为明显的是会计专业,它在各校的录取人数都是排在首位的,最多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录取了258人,而该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仅录取了13人,人数差距接近20倍。无锡各高职院校专业录取人数最高和最低之间都超过了6倍。纵观各校录取人数较多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公布了2014届江苏专科红绿牌专业,无锡11所高职院校在2016年的招生计划中红牌专业有“光电子技术”“应用韩语”“商务日语”“国际商务”,占到了80%,而绿牌专业则只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只占到了10%。

(2)新增专业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近三年,无锡各高职院校新增专业数量不少,最少的也有5个,最多的达到了11个,但是新专业在招生中的成绩并不理想。新增专业超过90%没有完成既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出现了个位数招生量,有的新增专业在首次招生中就流产了。以无锡某高职院校为例,近三年新增招生专业有11个,但是2016年实际招生的新增专业只剩5个,不到新增专业的一半,在实际招生的新增专业中又仅有信息安全与管理一个专业完成了招生计划,其余四个专业都没有完成,产品艺术设计和动漫设计两个专业的缺口很大。

(3)学校品牌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无锡各高职院校中,以公办院校为主的高职院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43个,省级品牌与特色专业30个。以无锡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为例,这些专业在2016年的招生中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有些专业的招生人数不尽理想。无锡高职院校共有1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仅有会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三个专业完成招生计划,有的专业录取人数缺额巨大,完成总计划的10%都不到。无锡地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品牌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优势专业在招生中没有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缺乏竞争力,甚至处于全院招生的倒数位置。

二、生源减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

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探索对研究类型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制度。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高等职业学校治理结构、专业体系、培养模式、招生入学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区域发展需要设立的高等职业学校,要增强服务产业导向,发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2.明确院校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为社会所公认的独特内涵。目前无锡各高职院校在提炼办学特色中例如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方式等同质化色彩比较浓,基本大同小异,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办学历史、办学经验、所在区域产业发展情况,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数量庞大,必须要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凝练办学特色,走出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3.优化专业设置。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调整改造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学校要在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下对接职业和岗位需求自主设置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设置反映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的新专业。建立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和动态调整预警机制。探索建立区域中高职专业设置管理的宏观协调机制。

4.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要不断完善知识共享、课程更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员工培训、协同创新等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

猜你喜欢
生源无锡毕业生
无锡一棉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伤心的毕业生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