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实习生是指在河南省郑州市以及四川省成都市、乐山市三市城市中学实习的学生。为了解实习生执教情况,寻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切入点。本研究分别对在河南、四川两省三市城市中学的体育实习生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418份,调查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0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教育教学工作。体育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见习班主任工作、课余锻炼指导、成绩的考查与评定等。调查显示,有64.5%的实习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了解;在上课方面,74.3%的实习生能坚持课前与指导教师交流后再上课;78.2%的实习生能较好地将在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37.6%的实习生能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28.4%的实习生能够根据实习学校的情况开发课程资源;19.5%的实习生能够指导中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通过调查也发现,实习生在教育能力方面有待提高,35.5%的实习生不了解课程标准;21.8的实习生不能将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应用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74.3%的实习生在教育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不能胜任中学的教育工作。调查结果表明,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感觉最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教育教学能力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教育能力与技巧、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教学组织能力。
2.师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教师必备的工作能力。通过沟通可以达成与周围人的心理默契,从而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不仅能发展自己,还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10.1%的实习生不能很好地与指导老师交流;21.3%的实习生不能很好地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8.5%的实习生不能很好地与领导交流;6.2%的实习生不能和学生沟通。反映出大部分实习生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数据能与同事、学生建立起了融洽、和谐的关系。
3.班主任工作。见习班主任工作是实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实习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期间不但要管理班级日常工作,还要组织班会、个别教育,甚至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等。在实际调查的418名实习生中,87.6%的实习生担任过见习班主任,余下的12.4%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另有安排。从对这87.6%的见习班主任的调查中发现,88.7%的实习生能够胜任班主任这项工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班风的形成。11.3%的实习生还不能完全适应这项工作,表现在缺少班主任工作技巧、缺少组织班级活动能力、遇到突发事情束手无策等方面。
4.课余体育锻炼指导。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是实习中上课以外最能体现实习生专业水准的工作。通过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既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可以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通过课余体育锻炼指导过程可以和学生密切交往,提升师生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课余体育锻炼指导过程也是展示教师自我运动能力,树立教师形象的良机。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认知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心理发展还不完善。由于性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对异性充满遐思,也勇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这种心理特点,决定了该阶段的中学生有追星的欲望,极度崇拜自己的偶像。因此,担任中学体育课的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影响巨大。但是,在对两省三市的实习生调查中发现,19.5%的实习生担任过课余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绝大多数实习生没有或不敢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指导工作。在这19.5%的实习生中仅有9.4%的实习生在指导课余体育锻炼中有成就感。
5.教育实习中的困惑。在对两省三市的实习生调查中发现,实习生最大的困惑普遍是运动技能不足(76.4%),其次是教学组织管理经验缺乏(68.7%),最后是个别指导与沟通能力欠缺(61.3%)。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实习与见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这其中每一课程群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常用到的课程群是“专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中最有帮助的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最担心的是“专业技术及其指导”。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价值。教师教育类课程一般是由“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班主任工作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构成。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学习从事教育工作时需要了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班级管理的方式技巧,以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以便能胜任各种教学工作。②专业技术课的价值。专业技术课是体育专业的特色,既是工具课也是专业素养课。它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从事体育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基本标准。运动技术动作的好坏、优雅与笨拙,既体现其专业能力的优劣,也影响被教育者学习的兴趣。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问题。(1)专业技术课注重达标成绩,忽视动作的规范性与教学方法的培养。最近几年来,由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淡化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导致了许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不但运动技术技能较差,而且运动成绩也较差。虽然高校拿出了大量的学时学习运动技术技能,四年制本科通常是大一、大二普修,但是由于项目多、总时间短,效果不明显。术科教师为了督促学习,通常采用技术达标的形式要求学生练习。忽视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习运动技术的本质是为了学生今后能更好从事教学工作。这其中也忽视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动作规范性要求以及教学方法的要求。
(2)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学时少,制约了学生发展。教学技能是大学生站上讲台的基本功,能力差就必然导致心理紧张、教态不自然,甚至动作僵硬、语误不断,导致教学效果一般或较差。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是我们很多教师认为,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是技术好,教学能力次要。把教育教学类的课程看成小儿科,认为看看就能学会,因而课时安排的总量偏少,导致体教生普遍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事实上在中学,对体育教师的看法是不但看重他的技术好,更看重的是他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
(3)缺乏见习,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属性了解不足。师范教育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教学的见习工作。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亲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般在大一、大二低年级阶段,主要是深入中小学感受教师职业属性;大三、大四阶段,主要是体验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班级管理等工作的过程,感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以及教育教学的特点与行为。体会体育教师在中小学工作的辛苦性,以此培养大学生热爱体育教师职业的精神。说到见习,不少学校都是说着重要,做起来次要。更多的是采取带学生到中小学看完课就结束了,完全没有达到见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1.改革教育类课程,为体教生夯实教育的基础知识。①增加教育类课程的总学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体育教师。基于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加强教育类课程,提高教育类课程的总学时数。我们知道,一个学生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时间磨炼,才能达到应用自如的水平。时间短,技能生疏,很难胜任课堂教学。而且,每一个学生的师范技能都需要专人负责指导,单靠学生独自揣摩练习很难达到基础教育的要求。②调整教育类课程结构,凸显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根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除了开齐教育基础理论课、学科教育课程、教育研究课程外,还应开设教育技能、技术课程。帮助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了解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心理咨询与教育技能、特殊学生的教育技能等等,同时加强动手实践环节,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改革技术课教学内容与模式,提高学生教学指导能力。体育教师的运动技术能力的确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技术好,动作潇洒,会令人羡慕。但体育教学与体育表演不同,体育教师的任务是要教会别人学会技术动作,同时还要指导学习者提高运动能力和成绩。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技术课应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在发展体教生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体教生的教学指导能力,提高其从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的基本能力。
3.加强校内试讲、试教和校外见习,提高体教生的认识和教学技能。试讲是培养体教生教学基本功的一种基本技能训练,其作用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知识与课堂教学融入的能力等。试教是体育教育专业特有的一种校内实习形式,其作用是训练体教生体育课堂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虽然试讲、试教与真实的课堂有区别,但是试讲、试教是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在真实的课堂中不断提高把控课堂的组织与技巧。没有试讲、试教的实习就会误人子弟。校外见习主要针对非毕业班所进行的一种见习活动,其目的是了解基础教育中教师的所作所为,了解中小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同时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体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体育老师的辛苦性。帮助学生树立热爱教师职业的理想。
4.开设读书课堂,提高做教师的情怀。体育教师也是教师一员,做教师就应当多读书、读好书,从而不断地提高做教师的情怀。同时,还要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名著,例如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理解教育的理念、思想以及发展的过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学会教会学生学会知识,从而使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之,实习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中存在不足。只有针对发现的问题,找不足,查漏补缺,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的办学质量。